氣候變化‧越界捕魚‧工人難請 巴冬海域魚穫 減半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氣候變化‧越界捕魚‧工人難請 巴冬海域魚穫 減半

    巴冬漁村海口約有120艘漁船,隨著魚獲減半,捕魚業前景面對挑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原料漲價,漁籠價格也水漲船高,加重漁民成本。

    報導/攝影:林麗平

     

    (麻坡11日訊)氣候變化、拖網漁船越界捕魚,加上本地工人難請,3大因素導致巴冬海域魚獲與去年同時期相比,銳減了50%,令漁民大歎無奈,憂心“沒有明天”!

    巴冬漁業公會主席陳榮輝告訴《中國報》,今年捕獲的魚蝦,如馬鮫魚、西刀、鯧魚等,比去年同時期減少了一半,除了消費人吃貴魚,漁民的生計更受到嚴重衝擊,前路茫茫。

    “目前,一艘漁船出海捕魚的基本開銷,包括燃油、伙食、冰塊及工錢,大概介于350令吉左右,如果1天的收入沒有500令吉,就得倒貼了!”

    有苦難言

    陳榮輝也舉例,去年,1公斤的硬尾魚若要賣到10令吉,漁民已經是眉開眼笑了,畢竟是量多價低,而今,隨時都可以賣到10令吉的好價,魚獲大減的程度可見一斑。

    他補充,魚獲銳減的最大因素,是人為造成;如今,巴冬海域的丹絨多河,每天至少有20艘拖網漁船半夜入侵淺海作業,對巴冬漁民構成威脅。

    “這些外來的拖網漁船不但嚴重破壞海床生態,大小魚全撈,也造成巴冬漁民的漁網及漁籠遭受破壞,蒙受巨大損失,大家有苦難言。”

    此外,氣候變化無常影響海產產量,本地人不願從事捕魚業也使到許多漁民在苦無接班人下,紛紛把漁船轉售他人,結束捕魚生涯,令捕魚業逐漸走向沒落,淪為夕陽行業。

    目前,巴冬漁村共有約120艘漁船,巴冬漁業公會會員則有230人,分別來自巴冬、巴力溫那、峇眼及石文丁。

    巴冬海域魚獲減少50%,除了消費人吃貴魚,漁民的生計更受到嚴重衝擊。
    隨著魚獲銳減,本地鯧魚價格跟著調漲。
    拖網漁船入侵巴冬淺海作業,嚴重打擊漁民的生計。

    拖網漁船撈過界 束手無策

    陳榮輝形容,拖網漁船如同惡魔般,癡癡纏了巴冬漁民半個世紀,令漁民束手無策。

    他指出,過去50年,巴冬漁民在9海哩的海域範圍作業,卻面對外來拖網漁船撈過界,不但安全受到威脅,漁網也常常受到破壞,每張漁網價格介於150到逾1000令吉,損失難以估計。

    “雖然,漁業公會多次向漁業局和部長反映情況,也曾經與州總警長對話,要求徹查及採取行動,但拖網漁船越界問題仍無法徹底解決,令漁民感到無奈。”

    陳榮輝也說,由於拖網漁船越界捕魚情況日益嚴重,罔顧巴冬漁民的安全與利益,已引起漁民反感及怨聲載道,倘若問題再不解決,難保有一天會發生暴動事件,屆時恐怕將一發不可收。

    影響漁民收入

    陳春光(50歲,漁民)
    我從事捕魚業已經32年,魚獲一年比一年減少,尤其是今年初開始,漁產就比去年少了一半,嚴重影響漁民的收入,加上捕魚工具如漁網、漁籠等價格高漲,漁民營業成本負擔也日益加重。
    目前巴冬漁民最大的困擾,就是面對拖網漁船入侵淺海作業,破壞漁網,損失數以千計,希望漁業局及相關部門能夠對症下藥,採取行動保障漁民的安全與利益。

    親手維修引擎

    黃玉豪(38歲,漁民)
    時下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捕魚業,在本地工人難請及人手不足下,我只能親力親為,就連維修引擎也需要自己動手,可說不容易。
    如今,每出海一趟的開銷介于350令吉左右,漁產日益減少,已經衝擊漁民的收入,倘若拖網漁船問題再不解決,漁民往後的日子將會越來越難過,準備“喝西北風”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