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為何華人那麼重視冬至?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冬至大如年 為何華人那麼重視冬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冬至是華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它是二十四節气中最早制訂出的華人節日。

    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大節日,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极之至,陽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气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古人有詩云,家家掏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以用於互贈親朋。

    冬至由來

    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湯圓傳說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閩南的一個城裡來了3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們是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女兒。

    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裡,乞丐的妻子終於因體力不支而一病不起。為了籌錢醫病,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兒賣給人家作奴婢。

    一想到要離開相依為命的老父親,女兒傷心得暈了過去,老乞丐連忙討了一碗米湯,一口一口的把女兒灌醒,又討來了幾個糯米圓充飢。

    可是父女兩個互相推讓,誰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對女兒說:“今日離別,就像這粒糯米圓分成兩半,咱們團圓的時候再吃圓子好嗎?”說完,兩人含淚吃完了圓子,就依依不捨的分手了。

    自父女兩人分手後,又過了3年,老乞丐卻毫無音訊。

    每年到了冬至,女兒就更加的思念父親。她想,也許父親現在仍窮困潦倒,不願見面,那該如何相認呢?她就想了個辦法,對主人說:“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圓子,那門神也該敬敬他。”主人同意了。

    她就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粘在門環上,她想,這樣一來,父親回來,看到門環上的冬節圓,一定不會找錯門。

    但老乞丐還是沒有回來。

    第2年,女兒又把冬節圓粘在窗門、豬舍、牛舍、牛頭上,寄託對父親的思念。左鄰右舍取其團圓、吉利的含義,也照樣去做。這個習俗就這樣傳偏了閩南、潮汕一帶。

    資料來源:互聯網、綜合報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