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才有出頭天! 家長心態令孩子從早讀到晚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多讀書才有出頭天! 家長心態令孩子從早讀到晚

    華小成績標青,不少巫裔學生也報讀華小,以吸收更多知識。(檔案照)

    報導:黃慧琪、廖錦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1日訊)多讀書,才能有出頭天!家長心態促使輔導班設立,以致學生從日出讀書至日落。

    “輔導課如魔鬼營”報導引起熱議,資深輔導師陳心堅相信,大部分華裔家長認為要多讀書才能“翻身”,日后才能擁有良好的職業和收入,所以願意讓孩子報讀許多輔導班。

    他針對小學生清早5時許出門,直至傍晚才到家的課綱感到驚訝,認為家長在這方面已忽略孩子身體狀況是否合適。

    他反問,如此長時間學習,學生是否能夠吸收?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又在哪里?

    陳心堅今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質疑,所謂的辦補習班是否是教師來不及教完課程,所以才新增設,若是來不及教,那就是教育部在編排課網方面出問題,必須檢討。

    如今的小學生都“身負重任”,讀書時間長。(檔案照)

    他說,每項教育制度都有優劣性,建議校方把補習班當成復習課,由老師監督,才能因材施教。

    他認為,學校應注重在學生程度,給予不同的教育,如探討讓程度好的學生如何獲更多新知識、程度不好的學生如何明白課文中的內容。

    他坦誠,大馬的教育制度是承襲英國古老的教育制度,並且與美國、加拿大等的後現代教育制度有所不同;更是與澳洲、紐西蘭的體驗生活的教育制度有天壤之別。

    “大家都在處於互相羨慕的階段,所以沒有什麼好比較孰強孰弱,重要的是什麼教育制度才能夠適用於不同的學生。”

    另外,他認為,教育部在去年的小六檢定考試(UPSR),不公布學校排名的做法,是項好的措施,因能夠減少學校間的攀比心理。

    《中國報》昨日收到一名“無助兼心痛的家長與夫婿”寄來的匿名投訴信,直斥新山某華小的“輔導課”和“加強課”變“魔鬼營”,孩子上學早出晚歸,生活比外勞還淒涼。

    陳心堅:長時間學習,學生是否能吸收?

    各方面須良好溝通

    陳心堅針對學校、教師及學生各別提出建議,認為溝通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針對學校,他認為,補習班的重點是需要因材施教,以不同程度的學生導入不同等級的學習,重要的是,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參加。

    針對教師的心酸,他坦言,若把教師當成一個職業來看待會很幸苦,若教師把教好學生當做使命和天職,那心態上就會有所不同。

    他也認為,孩子在應對繁重課業壓力時,應經常和父母溝通與父母交接想法,才能解決問題。

    他指出,孩子本身必須要多問“為什麼”,而不是什麼都必須要接受。

    他也希望家長在此課題上扮演溝通和陪伴的角色,應身體力行的主動陪孩子一同學習,了解孩子課程進度,而不是自行滑手機,任由孩子自己讀書。

    阿米魯丁:家長和校方解決不了,才向教育局投報。

    教部沒接獲“過勞”投報

    教育部至今沒接獲學生“過勞”投報。

    教育部(教育執行部)副總監阿米魯丁建議要投訴的家長,可和有關學校的校長溝通,若無法解決或達到共識,再向教育局投訴。

    他希望,家長提供涉及學校的名字及地點,讓官員到上述學校走訪,了解補習班和加強班的利與弊,再做深入調查。

    他說,截至目前並無接獲相關的投報。

    ↓↓相關新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