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巴力务鲁以竹子为名 “竹村”今已难见竹子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零秘密】巴力务鲁以竹子为名 “竹村”今已难见竹子

    巴力务鲁前村委会在该村入口处设立“我爱巴力务鲁”村牌,原本也计划种植竹子,重现“竹村”风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零秘密:探索巴力务鲁(下篇)

    报导:沈俊荣

    (峇株巴辖3日讯)峇株巴辖巴力务鲁(Parit Buloh)以“竹子”为名,早年是名符其实的“竹村”,但后期改种其他农作物,如今村内已难见到竹子踪影。

    巴力务鲁是一个华裔居多的重组村,2015年9月23日连同班卒及港脚实兰雅,被柔州行政议会覆准成为重组村。目前该村约有60户华裔家庭及1户巫裔家庭,不算是大型村落,但村民向来安居乐业。

    巴力务鲁村民林宝全(78岁,退休人士)告诉《中国报》,早年该村水沟旁种满了竹子,后来竹子被砍掉,改种更具经济价值的硕莪(Sagu)及橡胶,才慢慢见不到竹子。

    林宝全(左)及吴丙任分享村内早期情况。

    林宝全在巴力务鲁出生,他说,早年约有70多户华裔村民,分别居住在巴力吗挽(Parit Mamak)、巴力峇拉(Parit Balak)及巴力务鲁(Parit Buloh)。

    “原本巴力务鲁是马来人居多的村落,后来巫裔村民把园地卖了,搬迁至别处,目前只剩下1户巫裔家庭,而华裔村民则慢慢迁移到巴力务鲁居住。”

    这张旧照片说明巴力务鲁村民,早年靠水路运货及出入。

    巴力务鲁前村长庄福源说,为了重现“竹村”原貌,村委会之前着手在该村入口处竖立一个“我爱巴力务鲁”村牌,并计划种植竹子及花草树木,打造休闲公园。

    “我们是利用房屋及地方政府部去年拨给村委会举办中秋节活动存余的款项,展开美化工作。由于款项不足,美化工作须分阶段进行。”

    他说,村委会今年配合农历新年张灯结彩,增加新春气氛,原本也计划在该村入口处设置一个货柜箱,作为村委会办事处。

    “按照原定计划,村委会本来也打算为村牌增添灯光照明,让外地人更易找到巴力务鲁位置,我希望新村长上任后,能继续完成原有的计划。”

    希盟执政时期的巴力务鲁村委会阵容,坐者中为庄福源。
    明鲁山上有7根树干连在一起的树木,令人啧啧称奇。

     

    早期乘船到峇株市区

    巴力务鲁村民早期靠水路到峇株巴辖市区,“乘船到对岸”是许多年长村民的回忆。

    村民林宝全说,早期因巴力务鲁通往明鲁的道路窄小,车辆无法通行,村民习惯到目前明鲁大桥所在的河边,搭舢舨到对岸。

    “巴力务鲁早期只靠一条小路出入,为免乘船时弄脏长裤,村民习惯把长裤披在肩上,坐船到对岸洗了脚才穿上长裤。”

    他说,巴力务鲁通往明鲁的道路,到了70年代才加宽及允许车辆通行,但陆路交通仍不方便,不少村民仍使用水路到市区直到80年代末。

    希盟执政时期的巴力务鲁村委会阵容,坐者中为庄福源。

     

    陈成忠:坐船到对岸上课

    巴力务鲁前村委陈成忠(48岁)说,他从预备班至中二(1985年至1987年),就读文西苏莱曼国中下午班,那时骑脚车到河边坐船到对岸上课,须耗时45分钟左右。

    他记得,那时坐船到对岸来回一趟只需要15仙。后来升上中三,改搭学生巴士上学,就没再坐船。

    他说,在70至80年代,村民多数骑摩哆到河边,再乘船到对岸搭巴士。

    “也有村民把轿车寄放在对岸,乘船过岸后才驾车到市区。”

    他说,当时,河边住有8户马来家庭,专门提供舢舨渡河,过后马来村民迁移他处,乘船服务也中断。

    陈成忠:中学有过乘船上学的回忆。

     

    美食吸引外地人来品尝

    巴力务鲁有“隐藏版”美食,“哥哥”面、柴香卤肉、亚参鱼不仅是村民最爱,也吸引外地人前来品尝。

    当地村民苏亚妹(65岁)经营的咖啡店,售卖经济实惠的道地美食,其中“哥哥”面采用村内生产的云吞面特制而成,最具地方特色。

    另一档“380亚参鱼”,由东主王美玲(54岁)经营14年,售卖亚参鱼、参峇苏东虾及各类家乡味美食,吸引村民及外地人士光顾。

    巴力务鲁村民苏亚妹用柴火煮出来的卤肉,让人食指大动。
    巴力务鲁独有的“哥哥”面口感独特,许多人吃了都赞好。

     

    热闹庆 农历新年 普度祭拜

    每逢农历新年及农历七月底普度庆典,巴力务鲁都会热闹庆祝。

    村民吴丙任(79岁,退休人士)说,最近三四年,村内每逢年除夕前两晚都有人准备食物及酒类,让村民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然后燃放爆竹烟花,非常热闹。

    村民林宝全说,近几年有热心人士报效食物,每逢普度连续3晚庆典都有马来油饭招待,让村民聚餐联系感情。

    “本村从50年代开始拜普度,起初只是用一张桌子摆放祭品,过后村民才联合起来拜拜。”

    他记得有一年拜到晚上10时许,因刮大风要下雨,村民提早结束仪式收祭品,结果被普度公通过扶乩降临“训话”,在此之后,村民都会祭拜到凌晨12时才收祭品。

    王美玲自制“参峇辣椒酱”,煮出来的食物令人食指大动。

    明鲁山有英殖民留下飞机塔

    巴力务鲁附近的“明鲁山”,有一座相信是英殖民地时期留下的“飞机塔”,可发展为吸引外地人参观的景点。

    当地人称为“飞机塔”的这座金属塔,塔顶有类似“飞机尾”的造型,铁枝上刻有“Lanarkshire Steel Co. Ltd. Scotland”字眼。据了解,Lanarkshire是一家创立于1897年的苏格兰钢铁公司。

    除了“飞机塔”,山上还有甘文烟树、七根树干连在一起的树木、树中洞、千手树等景观,是寻幽探秘、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飞机塔”的铁枝上刻有“Lanarkshire Steel”字眼。

    村民组开心队每周日登山

    巴力务鲁前村委许忠志(59岁,家具厂东主)说,巴力务鲁村民从2018年12月开始,组成“开心团队”结伴登山,目前固定在每星期日早上8时集体登山,投入大自然怀抱。

    许忠志喜欢用影像记录村内大小事,包括村民爬山的快乐时光、学校儿童节、村民喜丧事、生日派对、新庙庆典、村内新年晚会、中秋晚会等,所有视频剪辑后放上YouTube,借此为巴力务鲁“打广告”。

    许忠志犹如巴力务鲁村民的“御用”录影师,自2012年至今,他已上载近200个视频到YouTube,视频内容包罗万象,大部分都与巴力务鲁脱离不了关系。

    巴力务鲁附近明鲁山上的这座“飞机塔”,疑是英殖民地时代留下的产物,左为庄福源。

    ↓↓相关新闻↓↓

    ↓↓最近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