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市议员也是神明匠人 江明光画神功夫了得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前市议员也是神明匠人 江明光画神功夫了得

    江明光观赏自己为峇株巴辖罗武港慈信堂绘製的神像。

    独家报导:沈俊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峇株巴辖3日讯)用巧手一笔一画为神明绘製画像、为神庙绘制壁画、製作戏台牌楼等,曾担任12年市议员的马华峇株巴辖区会主席江明光,卸下政治光环的背后,其实是经验丰富的“神画”匠人。

    61岁的江明光,是前任马华峇株巴辖市议员党鞭,也是上届大选帆加兰州选区候选人。他投身政治37年,服务民众经验丰富,但他过去50年来,其实一直以另一种方式“服务”神明。


    (本报沈俊荣摄)

    手绘“神画”是江明光“服务”神明的方式,也是他鲜为人知的才艺。早在11岁就读小学五年级开始,他就协助父亲为画布“打底”,帮父亲“洗笔”,过后自己独立创作迄今,这一路走来就是半个世纪。

    江明光的父亲已故江汉宗,是一名无师自通的“神画”匠人,早在70年代就为峇市各大庆中元会制作普度棚牌楼,当时峇株区约80%普度棚手绘牌楼,都出自江汉宗的手笔。

    江明光展示父亲生前留下的剪贴簿,里面是一些神佛画像的参考“样本”。

    江明光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父亲于1937年出生于峇株巴辖红毛丹园,年轻时曾在麻坡一家饼庄工作,当时流行用“白糖塔”拜神,而父亲就在製作八仙过海及牌楼造型的“白糖塔”时,意外发现自己的艺术天赋。

    “后来,父亲回到峇株巴辖发展,就凭自己的手艺开始绘製普度棚牌楼,过后也有人找父亲製作戏台的‘台观’(牌楼)及‘布景’、为神庙绘製壁画,以及绘製住家供奉的板画神像等。”

    已故江汉宗(卧龙子)。

    江明光早在11岁就读小学五年级时,就帮忙父亲为其画作“打底”(涂上底色),也负责“洗笔”工作,两三年后就读初中时,才学习如何配色及进行较细腻的绘色工作。

    “从五年级到初中时期,几乎放学后都要帮父亲画画,连学校假期也要赶工,有时早上赖床,就会挨骂。”

    江汉宗(右)年轻时就为神庙画神像,这是其中一幅门神作品。

    耳濡目染  得父真传

    江明光与两名弟弟从小看父亲作画,也在帮忙父亲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接受艺术薰陶,因此江明光虽未正式拜师学艺,实已得父亲真传。

    江明光说,父亲画出来的神像,最出奇的地方在于画中人物眼神很生动,仿佛会跟著观者移动,让人产生神像“眼球会转动”的错觉!

    虽已减少作画,江明光仍保存著数百枝大小画笔。

    “家中有一幅供奉在神台的关公板画,画中的关公虽然脸部倾斜,但其眼神一样会跟著观者移动,观画者如果在神像前来回走动,不论从哪个角度望向关公,可以感觉关公视线并未离开过自己。”

    他说,一幅“神画”要画得栩栩如生,关键在于神像的眼神、神态及神韵,另外就是身体比例要平衡,让人看了感觉舒服。

    江明光父亲江汉宗生前留下的作品,其中神台上供奉的是早期盛行的板画。

    他形容,父亲的神像画作给人一种飘逸脱俗的感觉,也有“气盖山河”的豪迈气势,他自认还达不到父亲的“境界”。

    江明光当年取得“高级教育文凭”(HSC)后,应徵几份工作都不成功,就这样继续埋头苦干帮父亲作画,1982年起因父亲忙于红毛丹园慈信堂的庙务,才开始独立创作。

    “弟弟江洺辉当时也跟我一起作画,直到1986年他到台湾为止。”

    江明光为戏台製作的台观(牌楼)。

    “点睛”须心情平静

    一幅“神画”最重要部分是眼神,若神的眼睛画不好,整幅画等于作废。

    江明光说,绘製“神画”最后步骤是“点睛”(画上眼珠),而进行这一步骤,须确保心情平静,若心情不好就不“点睛”。

    江明光创作“神画”时要求自己心情平静,而“点睛”是最后步骤。

    他坦言,绘製“神画”须保持好心情,不可操之过急,他试过用了1年才完成一幅画作。

    江明光有时会择日作画,尽量避开“破日”,有时会应顾客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画,如曾有顾客急著要一幅“大伯公”像,他从早上7时开始动笔,当晚11时就完成画作。

    “现在作画,我要求自己画功更细腻,但随著年纪渐长,目前手有点抖,眼力也差了,作画速度已不如从前。”

    创作“神画”前须先拟草稿,这是江明光的部分草稿作品。

    他认为,作画最重要是把神佛内涵及精神融入画中,如画大伯公像要突显“福而有德,正则为神”精神,画观音像则要彰显慈悲内涵。

    “迄今最满意的画作是一名顾客订製却未取走的地藏王菩萨帆布画(2尺半乘2尺),我用了1星期完成,后来被一名新加坡人看上,我就把画送给他。”

    江明光担任市议员期间,为罗武港慈信堂绘製的“黄老仙师”画像。

    课馀帮父亲赶工

    江明光曾在就读小学五年纪时,随父亲从峇株市区骑脚车到郊外的峇眼,往返费时1个半小时,为峇眼福林宫绘製壁画。

    江明光在家中排行最大,他的2名弟弟及1名妹妹都有艺术细胞,而他从小学五年级至初中,每天放学后都帮父亲涂色、洗笔,连学校假期都要赶工。

    江汉宗生前留下的一些神像草稿栩栩如生,可惜已被白蚁蛀蚀。

    “有一次学校假期帮忙父亲,试过连续42小时不眠不休赶工製作戏台牌楼,几乎画到手部麻痺不能动。”

    高中时,他与弟弟江洺辉还协助父亲作画,过后就剩他1人作业,当时还有5名学徒从旁协助。

    其父亲62岁时因病停笔,69岁那年(2005年)逝世,因顾客减少,戏台开始转型,加上面对广告设计业者竞争,江明光才减少作画。

    江明光年轻时就开始帮父亲绘画,一路走来就是半个世纪。

    江明光1983年加入马华,2005年至2018年出任峇株巴辖市议员长达12年(间中有1年马华“不入阁”未当官),期间因政务繁忙少接订单,主要只画A4尺寸的草稿画。

    不过,担任市议员期间,江明光曾用3年时间,为圣模那罗武港慈信堂绘製32幅神像,迄今画像仍挂在庙里。

    这幅“福德正神”板画神像,出自江明光的手笔。

    “男神”画得最上手

    对于江明光来说,与自己同一性别的“男神”画得最上手,最难画的是观音菩萨,因这类画像要求画功细腻,才能彰显其“柔性”一面。

    他说,画大伯公或关公,一般都是画完整幅画后才加上鬍鬚。有时神佛造型是按照顾客或神明降乩要求。

    “每画一幅‘神画’须先草稿,一般先用铅笔或原子笔勾勒神佛外形及轮廓,再用毛笔作画。”

    江明光製作的其中一个戏台“台观”(牌楼)作品。

    他说,父亲江汉宗早在70年代流行反光漆时就大胆“用色”,以亮丽的德国漆绘製普度棚及戏台牌楼,而他受父亲影响,画作也偏向鲜艳风格。

    “后期创作,我会加入自己的创意,让画作更具新意。原本的平面画像,后期绘画时会增添影子及其他效果,让画像更立体。”

    这幅“地藏王菩萨”帆布画是江明光迄今最满意的作品。

    他说,父亲晚年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一度拼命作画,留下42幅神佛画像,目前仍保存在父亲一手创立的红毛丹园“黄老祖师慈信堂”。

    江明光迄今也保存著父亲留下的作画工具,还有数百枝画笔及漆笔。他说,以前赶工时来不及洗笔,须一直换笔,所以会预备很多画笔。

    ⬇⬇ 最近新闻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