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2日訊)萊坊(Knight Frank)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聖淘沙升濤灣(Sentosa Cove)有超過一半的交易是“虧著賣”的,其中一個買家更是虧損高達660萬新元(約2048萬令吉),叫人心痛。
《海峽時報》報道,過去一年,聖淘沙升濤灣共有30宗交易,其中16宗交易的屋主蒙受虧損,11宗交易的屋主成功獲利,另外3宗的交易沒有數據提供。
上述30宗交易的成交價介于168萬至680萬新元(約522萬至2111萬令吉),其中有11宗賺錢交易的平均利潤為82萬900新元(約255萬令吉) ,16宗虧本交易平均虧損則是167萬新元(約518萬令吉)。
其中虧損最大的豪宅屋主,他在2010年6月以1280萬新元(約3973萬令吉)買下豪宅,結果在拍賣會上只能以620萬新元(約1924萬令吉)售出,損失高達660萬新元。據資料顯示,買家是一名組屋住戶。
詢問度提高
另外一名屋主是在2011年12年以1110萬新元(約3445萬令吉)買下同一個項目的豪宅,最后只以635萬新元(約1971萬令吉)賣出,虧損達465萬新元(約1443萬令吉)。
房地產分析師說,相較于烏節路或武吉知馬的豪宅,人們對于聖淘沙升濤灣豪宅的印象是交通比較不方便。
但還是有精明的投資者成功賣掉,賺取410萬新元(約1272萬令吉)的利潤。該屋主在2005年2月以270萬新元(約838萬令吉)購得這間316平方尺的排屋,並在去年以680萬新元賣掉。
分析師指出,雖然一些聖淘沙升濤灣的豪宅虧損賣,但詢問度卻提高了。
萊坊顧問與研究部主管陳艾莉斯(譯音)說:“無論是自己住或投資,目前聖淘沙升濤灣非有地私宅的價格非常有吸引力,促使購屋者再考慮。”
世邦魏理仕(CBRE)新加坡與東南亞研究部主管沈振倫則說,當中有40%交易還能從中賺取利潤,令他感到意外。
他認為,這和購入房產的時機有關,屋齡較小的房產,出售時一般較會蒙受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