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攝影 :林麗平
(麻坡14日訊)麻坡傳統金舖夕陽西下,業者感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曾經被喻為“金舖街”的二馬路,隨著歲月的衝擊及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導致金舖生意一落千丈,店面一間接一間關門大吉,逐漸沒落。
據金舖業者向《中國報》透露,目前,麻坡市區共有14間傳統金舖,而單單在二馬路的金舖,則從九十年代最盛的10間,剩下目前的區區5間;這些傳統金舖,都在苟延殘喘中苦苦支撐。
“近5年來,傳統金舖的生意明顯已經跌到谷底了,很多同行因面對成本太高及購買力疲弱,加上找不到接班人,唯有選擇結束營業。”
業者說,金價在近幾年來居高不下,加上令吉一再貶值,令消費人只能“望金興歎”。
據了解,目前,每克916金價介于200令吉左右,今年最高飆漲至210令吉。
他們無奈指出,自從政府實施消費稅后,對金舖業造成嚴重衝擊,生意明顯走下坡。如今,除了結婚和彌月等喜慶,上門光顧的微乎其微,有時候一整天都是“吃白果”!
傳統金舖風光不再,受訪的業者表明,目前只能抱著做一天算一天的心態,以誠信和服務來守住這個傳統行業,并沒有打算轉行。
謝炳仲:“金舖街”變“手機街”
麻坡金商公會主席謝炳仲指出,近兩年來,傳統金舖的生意已經陷入慘淡經營的局面,如今更是跌到谷底,昔日風光不再。
他說,目前,麻坡與東甲共有35名會員;這十年來,已有一半的同行結束營業,一些則在很早就轉型,遷到人潮較集中的購物廣場營業,生意還是有得做。
“目前市場一片淡靜,百貨漲價,大家皆感生活壓力逼人,紛紛精打細算消費,所以,對非必須品的金舖業衝擊很大。”
謝炳仲說,現有守住金舖生意的同業,都盡量在減低營運成本開銷,不再聘請店員,反而親力親為或由家庭成員顧店。
他坦言,市區二馬路的“金舖街”已經被淘汰,反而變成了“手機街”,令人感歎時代巨輪的變遷。
幾乎門可羅雀
◆朱健明(公益金舖股東)
由于金價處于偏高,目前,很少人會要購買黃金來投資保值,加上物價高漲,消費者的荷包都縮緊,所以購買力疲弱,上門光顧的大多數是老顧客或因為喜慶送禮,平日的門市生意幾
乎門可羅雀。
我的店于1942年創設,經歷了兩代傳承,如今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經營,也不會鼓勵孩子繼承衣缽,畢竟傳統金舖已經看不到前景。
求存就要轉型
◆梅景倫(麻坡金商公會總務)
我在20年前意識到傳統金舖若要求存,必須要轉型,因此決定從二馬路搬遷到人潮較熱鬧的威德廣場營業,希望開拓另一片市場。
現代的年輕人偏向舒適的環境購物,加上門面裝潢具有時代感,及所售賣的金價與傳統金舖大同小異,因此顧客大有人在。傳統金舖若要繼續生存,就必須敢于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