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林德勝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居鑾2日訊)前體操國手落戶居鑾推展體操運動,以發掘體操人才!
曾代表我國參加許多國際體操賽事的張思婷,2010年在印度舉行的共和聯邦運動會,在一次訓練中手肘嚴重受傷后選擇退役,在考取體操國際教練與評審執照后,現在已是一名體操教練。
張思婷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在手肘受傷后原想要通過復健和休養,重新回到體操舞台,但康復效果不如預期,她最終決定放棄體操選手的身分。
雖然不當體操選手,但她想要讓更多人瞭解體操,于是決定成為體操教練,培養對象是4至6歲的孩童。

納幼稚園必修課
張思婷目前與男友李孫榮在居鑾開設體操及舞蹈學院,把生活重心都奉獻給體操運動。
她說,體操是運動之母,掌握體操基本功后,孩童的體能、協調性及肢體美感都能有顯著提升,學習其他運動像是羽球、乒乓等,都會相對簡單。
她披露,剛開始在居鑾教導體操時面對極大困難,為吸引學生學習體操,她與居鑾宏願幼稚園洽談把體操納入課外活動,並得到院方允諾,在擔任體操教練一年后,院方答應把體操納入必修課,每周上課一小時左右。
她說,當這所幼稚園的體操課程漸有名氣后,其他幼稚園也找上她,要求她任體操教練,讓她認為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她說,目前學院裡有150名學員學習體操,她每年都安排學員參加由體操俱樂部在吉隆坡舉辦的體操比賽,讓學員展現平時訓練投入的辛勤努力,並已取得不錯的成績。

7歲時被俄籍教練發掘
張思婷披露,她在7歲時被俄羅斯籍體操教練邁克.古薩酉(Mikhail Gutsalyuk)發掘,被錄取進入州隊訓練,讓她擁有了多姿多彩的童年。
她指出,在訓練的過程中雖然辛苦,卻抱著不放棄的精神,並于2004年在大馬運動會上獲得4面金牌,讓外界開始知道張思婷的存在。
她指出,體操是一項辛苦艱難的項目,卻讓她學會堅持,並坦言會繼續為體操做出貢獻,作為她的終身事業。
“我的目標是成為舞蹈學院院長,培養傑出的體操和舞蹈老師,在居鑾發掘更多的體操人才。”


學習舞蹈 戀上教練
張思婷披露,她退役后也參與學習舞蹈課程,並與當時的教練李孫榮相識后成為男女朋友。
她說,居鑾的舞蹈學院是與男友共同經營,並認為擁有共同性質的工作,讓兩人感情更為融洽。
她與男友已到談婚論嫁階段,計劃在明年結婚,準備生兒育女,踏入人生另一個旅程。
她說,學院從居鑾市區搬遷至綠園,是因為想給學員更好的學習環境,新學院擁有一間體操室及2間舞蹈室。
她指出,新的舞蹈學院較為寬闊,並考慮擬定媽媽班的瑜伽課程及健身操,讓家長在送孩子前來學習體操的同時,也能參與有益身心的瑜伽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