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会

氣候變化

工人難請

銳減50%

魚類

文 文 文

氣候變化‧越界捕魚‧工人難請 巴冬海域魚穫 減半

巴冬漁村海口約有120艘漁船,隨著魚獲減半,捕魚業前景面對挑戰。

 

原料漲價,漁籠價格也水漲船高,加重漁民成本。

報導/攝影:林麗平

 

(麻坡11日訊)、拖網漁船越界捕魚,加上本地,3大因素導致巴冬海域魚獲與去年同時期相比,銳減了50%,令漁民大歎無奈,憂心“沒有明天”!

巴冬漁業公會主席陳榮輝告訴《中國報》,今年捕獲的魚蝦,如馬鮫魚、西刀、鯧魚等,比去年同時期減少了一半,除了消費人吃貴魚,漁民的生計更受到嚴重衝擊,前路茫茫。


“目前,一艘漁船出海捕魚的基本開銷,包括燃油、伙食、冰塊及工錢,大概介于350令吉左右,如果1天的收入沒有500令吉,就得倒貼了!”

有苦難言

陳榮輝也舉例,去年,1公斤的硬尾魚若要賣到10令吉,漁民已經是眉開眼笑了,畢竟是量多價低,而今,隨時都可以賣到10令吉的好價,魚獲大減的程度可見一斑。

他補充,魚獲銳減的最大因素,是人為造成;如今,巴冬海域的丹絨多河,每天至少有20艘拖網漁船半夜入侵淺海作業,對巴冬漁民構成威脅。

“這些外來的拖網漁船不但嚴重破壞海床生態,大小魚全撈,也造成巴冬漁民的漁網及漁籠遭受破壞,蒙受巨大損失,大家有苦難言。”

此外,無常影響海產產量,本地人不願從事捕魚業也使到許多漁民在苦無接班人下,紛紛把漁船轉售他人,結束捕魚生涯,令捕魚業逐漸走向沒落,淪為夕陽行業。

目前,巴冬漁村共有約120艘漁船,巴冬漁業公會會員則有230人,分別來自巴冬、巴力溫那、峇眼及石文丁。

巴冬海域魚獲減少50%,除了消費人吃貴魚,漁民的生計更受到嚴重衝擊。
隨著魚獲銳減,本地鯧魚價格跟著調漲。
拖網漁船入侵巴冬淺海作業,嚴重打擊漁民的生計。

拖網漁船撈過界 束手無策

陳榮輝形容,拖網漁船如同惡魔般,癡癡纏了巴冬漁民半個世紀,令漁民束手無策。

他指出,過去50年,巴冬漁民在9海哩的海域範圍作業,卻面對外來拖網漁船撈過界,不但安全受到威脅,漁網也常常受到破壞,每張漁網價格介於150到逾1000令吉,損失難以估計。

“雖然,漁業公會多次向漁業局和部長反映情況,也曾經與州總警長對話,要求徹查及採取行動,但拖網漁船越界問題仍無法徹底解決,令漁民感到無奈。”

陳榮輝也說,由於拖網漁船越界捕魚情況日益嚴重,罔顧巴冬漁民的安全與利益,已引起漁民反感及怨聲載道,倘若問題再不解決,難保有一天會發生暴動事件,屆時恐怕將一發不可收。

影響漁民收入

陳春光(50歲,漁民)
我從事捕魚業已經32年,魚獲一年比一年減少,尤其是今年初開始,漁產就比去年少了一半,嚴重影響漁民的收入,加上捕魚工具如漁網、漁籠等價格高漲,漁民營業成本負擔也日益加重。
目前巴冬漁民最大的困擾,就是面對拖網漁船入侵淺海作業,破壞漁網,損失數以千計,希望漁業局及相關部門能夠對症下藥,採取行動保障漁民的安全與利益。

親手維修引擎

黃玉豪(38歲,漁民)
時下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從事捕魚業,在本地及人手不足下,我只能親力親為,就連維修引擎也需要自己動手,可說不容易。
如今,每出海一趟的開銷介于350令吉左右,漁產日益減少,已經衝擊漁民的收入,倘若拖網漁船問題再不解決,漁民往後的日子將會越來越難過,準備“喝西北風”了!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