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会

古早味

柔佛人頭條

傳承

文 文 文

【柔佛人頭條】新生代接手傳承古早味 傳統手藝美食不失傳

報導:陳佳敏

(峇株巴轄13日訊)隨著時代演變,不少需要傳統手藝的美食已逐漸被機械取代或沒落,但慶幸一些本地年輕人繼承傳統手藝,更願意接手家中的事業,令這些老字號的得以保存下來。

住在二線城市的峇株巴轄年輕人,不少都選擇到大城市尋求發展機會,就算家中已有經營許久的事業,但對接手家中事業不感興趣。

不少年長者也認為這類需要傳統手藝的飲食業很辛苦,不會強求他們回來接手,只能感慨手藝逐漸失傳,辛苦打拼的事業也無人繼承。

《中國報》查悉,一些年輕人願意學習相關手藝,並回到自己家中,與父母一同打拼,讓老字號繼續流傳下去。


勝美麵包西果廠目前是由邢增彬(左起)與母親李秀櫻和邢億讓一同管理。

峇株巴轄老字號的傳統麵包店勝美麵包西果廠是在1965年成立,目前由東主邢億讓(71歲)、妻子李秀櫻(63歲)及其兒子邢增彬(31歲)一同打理。

邢增彬受訪時指出,住家和麵包廠就在同一個地點,因此他與3名姐姐從小就跟隨在父母身邊,除了幫忙看店,也學習製作這類傳統麵包的的手藝。

“無可否認,自己對烹飪和製作麵包甜點類抱有興趣,在大學時也學習這方面的專業,但在畢業后沒立即回到家中幫忙,反而到外地工作,近幾年才回到峇株巴轄。”

他透露,當時是因父親健康問題,所以就回到家中幫忙,並認為只是暫時幫忙,之后還會繼續在外找工作,卻在過程中,漸漸發現傳統麵包仍有本地市場,便願意繼續留在峇株巴轄發展。

“現在麵包廠主要是供應給傳統咖啡店及自家廠的零售,而不少攤販也會向我們購買麵包后,加工成為其他食品。”

一包包鬆軟的傳統白麵包是不少人的早餐選擇。
牛油、椰絲、烏達、豆沙等傳統口味的麵包,沒有華麗的包裝,卻是不少人早餐和點心的首選。

 

兩代經營想法不一
讓長輩改觀不容易

接手家中事業,並非想像中容易的事,必須用細心和耐心去勸說和證明,才能讓家中長輩改變觀念,接受新生代的想法。

“客家味”客家麵及釀豆腐第三代繼承人之一的鄧志勇(32歲)說,許多老顧客聽到他與弟弟鄧志凱(24歲)願意接手父親的手藝時,都覺得很高興。

鄧志勇(左起)與弟弟鄧志凱,攜手父母鄧耿強(右起)和張秀珍一同經營“客家味”。
手工打製的客家麵,傳承了三代人的精髓。

“我們很慶幸老顧客願意繼續跟隨我們,但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新顧客上門,因此在經營和生產模式上需要調整,才能讓這事業繼續發展下去。”

他舉例,老一輩對于手藝方面都有許多堅持,如傾向親力親為和手工製作,不願假手于機械,但人的體力有限,製作的數量也有限,這也令貨源受限,因此他需要慢慢說服父親,讓一些製作步驟能以機械代替,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

“在與父親溝通中難免會有一些衝突,但很多時候需要有耐心去解釋,並以實際例子去說服他,然而也要讓長輩看見我們是有決心要去努力發展,才能讓父親漸漸放手,放心地讓我們接管生意。”

手工製的釀豆腐是一般工廠製作量產的釀豆腐口味和口感,有很大的不同。
一碗客家麵配上一碗釀豆腐,是許多人午餐的選擇。

 

調整模式撐下去

美食在現今社會雖仍受落,但傳統行業也必須跟隨時代變遷作出改變,尋求進步,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受訪者指出,現代人對“吃”這方面非常捨得,包括捨得花錢和時間,在假日時都會看見許多人相約去覓食,或者到其他地區旅遊時,也會探聽當地的美食,而當中許多都是日漸少見的美食。

他們說,飲食業對一般人而言是個辛苦的行業,但飲食業確實極具發展潛力的行業,比起一般打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當中取得的成就感和成果也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指出,飲食業能吸引顧客一再光顧,食物的品質和味道是首要條件,但現今社會中,其他因素如宣傳方式和經營模式,也是能影響顧客光顧的原因。

“調整生產、經營和宣傳模式,開發更多食品種類,讓日漸勢弱的能在時代洪流中不被淘汰,也是長輩對年輕一輩的期望。”

不少顧客都會在晚上來購買麵包,作為隔天的早餐。

↓↓相關新聞↓↓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古早味

柔佛人頭條

傳承

相关文章

大四喜饼家融入美食风味 创新口味年饼增添趣味

近百仍硬朗何止老马 94岁嬷 卖粥不言倦

◤柔佛人頭條◢允跨县了依然少搭客 拉庆巴士总站空荡荡

主妇4年研制 独特猪笼饼 寻回小时候的味道

【新村寻味】自磨米浆配秘制酱料 拉央古早味猪肠粉好吃

请人难 老饼家要关了 老顾客米雪叹:吃不到马蹄酥了!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