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会

石文丁渔村

人文壁画

文 文 文

石文丁添人文壁画 百年来首幅“打卡”新景点

石文丁渔村百年来首幅大型人文壁画,展现石文丁的地方特色,也传达出“垃圾不落海”的环保讯息。
“真人版”与壁画中的小朋友非常神似,左起李芯慧、蔡爱妮及陈锦荣。

报导:沈俊荣

(峇株巴辖6日讯)峇株巴辖百年来首幅大型,在工作者蔡文涛亲自操刀绘製下如期完成,為村内增添一个具有歷史价值及地方特色的拍照“打卡”新景点。

高约20尺,宽35尺的,座落于该村崇巖宫旁侧,一面属于崇龙宫储藏室的墙上。

由于位置显眼,非常适合绘製壁画,崇龙宫理事会特斥资把半面墙“修补”成一面墙,让蔡文涛在墙面上尽情挥洒创意,完成让人惊嘆连连的壁画创作。

石文丁崇龙宫理事会特地把储藏室的半面墙修补為一面墙,方便蔡文涛在墙上作画,尽情挥洒创意。
蔡文涛用了10个工作天,完成石文丁首幅大型人文壁画。

蔡文涛(49岁)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他是在今年1月7日受邀出席石文丁村委会主办的“垃圾不落海,石文丁好福地”全村清洁活动,在赞助有关活动的热心企业家拿督李毅楠建议下,决定為石文丁绘製一幅


10个工作天完成

“我从6月开始构思,前后3次到寻找绘画题材,再用3天时间用电脑绘製设计图,9月11日开始到村内作画,每天从早上8时一直绘画至晚上7时许,用了10个工作天完成创作。”

他说,作画期间,每当游客及村民经过就会驻足围观,并与他聊天讨论壁画内容。当画中的小朋友陆续“成形”时,大家更忍不住停下来拍照,抢先一步“打卡”。

蔡文涛擅长于刻划人物的神情姿态,画出来的小朋友栩栩如生,让人惊嘆连连。

“一些村民非常关心壁画绘製进展,不断来关心慰问,并送上饮料让我解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蔡文涛希望通过这幅壁画展现出石文丁的“真善美”,突出乡土味及人情味,叙述专属于当地的感情故事,让参观者从中產生共鸣。

这个俗称“水车”的手推车是专属于石文丁渔村的“代表物”,发明者是当地村民郭水镜。

水车是特色

石文丁虽以“情人桥”闻名,但蔡文涛却选择在壁画中突出村内到处可见的“水车”,并藉此牵引出“水车”过去半世纪与石文丁村民的渊源。

蔡文涛说,本来有人建议他以渔船、捕鱼或人们熟知的“情人桥”作為壁画题材,但他发现“水车”才是绝无仅有的特色,也是全马其他渔村没有的“代表物”。

石文丁崇龙宫总务周财生(右起)、卢清海及蔡文涛(中)参观完成后的人文壁画,左起是成為画中人的3位小朋友,即李芯慧、蔡爱妮及陈锦荣。

“由于村内道路狭窄,有些小径是汽车通行不了的,因此水车成了重要运输工具,让村民可以运井水、载鱼获、搬运货物及建屋子的材料,甚至可作為贩卖物品的移动档口,非常实用,也具有地方性歷史价值。”

石文丁中华学校家协财政卢清海(60岁)说,早期村民以扁担挑水及货物,直到60年代一名製作“峇拉煎”虾的村民郭水镜发明首辆“水车”后,村民开始自製及使用“水车”作為运水及载货工具。

“水车其实就是拥有四方形载货架的手推车,因早期没自来水,村民就用这辆手推车到石文丁中华学校旁的四方井载水,久而久之手推车就被称為水车。”

向上延伸的石阶,营造“回家的路”意境,画中两个人在捡拾垃圾,其中1人手捡的是“实物”的垃圾及杂草。

传达垃圾不落海环保讯息

最近掀起一阵环保热潮,蔡文涛特在壁画中描绘3名小朋友展示“不落海”手势,传达出“垃圾不落海,石文丁好福地”的环保讯息。

蔡文涛说,壁画中有两名慈济人在捡拾垃圾,其中1人捡拾处刚好有垃圾及杂草作為“实物”,配合延伸向上的石阶,营造“回家的路”意境,鼓励村民要共同爱护石文丁这个“家”。

他说,壁画背景不是一般人熟知的情人桥,而是该村昭仪宫后侧的景色,画面是两座位于水上的高脚屋,前景则是村内3名小朋友挨近水车的画面,水车上还载著可以分类為资源的轮胎及垃圾。

3名成為“画中人”的小朋友,分别是陈锦荣(11岁)、蔡爱妮(7岁)及李芯慧(4岁)。蔡文涛的神来之笔,把他们刻划得栩栩如生,让人大开眼界。

⬇⬇ 相关新闻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石文丁渔村

人文壁画

相关文章

接驳车载游客 派居民通行证 疏通交通

【柔佛人头条】7吋匕首插井中清泉长流 旱季制水 四方井救命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