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刘彦运
摄影:张来星
(古来11日讯)拥有30年历史,驰名古来及加拉巴沙威一带的沙威猪肉丸面,凭着手工自制的猪肉丸及独特的酱料,口感特佳,让许多食客回味无穷。
对加拉巴沙威新村熟悉的读者,相信都品尝过加拉巴沙威特有的客家美食菜粄、擂茶,而老一辈的沙威人及古来人,除了菜粄及擂茶,还会特别介绍一样驰名古来及加拉巴沙威新村一带的美食沙威猪肉丸面。
(本报张来星摄)
沙威猪肉丸面早在1980年开始,是在新沙威及伟都花园路口红绿灯的角头档口售卖,当时的档口虽然简陋,但是生意非常好,主要因为该档口售卖的猪肉丸面及猪杂面,自制的猪肉丸具有弹性,不但美味,而且口感极佳。
如今的沙威猪肉丸面已经传到第二代及第三代,猪肉丸面档也迁移到附近的店面,但是生意仍然非常红火,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

沙威猪肉丸第二代的店主李春兰(47岁)接受《中国报》采访时指出,沙威猪肉丸面是她的家翁刘子商开设的,如今家翁已经去世,目前由她及两个女儿继承这项生意。她的丈夫刘善取(50岁)则负责在家中制作猪肉丸。
“我们制作的猪肉丸,采用新鲜的猪肉,因此口感及弹性都很好。酱料也是我们自己配置的辣椒酱,配上猪肉丸面或猪杂面,口味配搭得很恰当。”

她说,她当时跟家翁学习煮猪肉丸面,如今已经将这项厨艺传给下一代,包括她的两个女儿刘嘉仪(21岁)及刘嘉欣(25岁)也开始能够独当一面,并且在古来公主城也开了分店。
“我们除了猪肉丸面,如今我们售卖的也包括鱼丸面、猪杂面、酿豆腐及炸云吞,这些都获得食客的欢迎。”

加拉巴沙威新村多是河婆人
加拉巴沙威新村的人口大约2万多人,在古来县属于其中一个大型的华人新村,也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大约80%以上的人口是客家河婆人,河婆话是新村内的“主流方言”。
加拉巴沙威前任村长李国萍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加拉巴沙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有一个名称叫”长安村“,后来在英殖民地政府成立新村后,因周围大多是油棕园,于是就称为Kelapa Sawit,中文音译为加拉巴沙威新村。

他说,沙威新村有一间四维华小、一间沙威国中及10多间大大小小的幼儿园,神庙也大约10多间,其中较大型的神庙、历史较悠久的为洪仙大帝庙。
“如果说沙威的美食,最著名的的相信就是客家美食擂茶、菜粄及酿豆腐。此外,就是拥有30年历史,陪伴着许多村民长大的沙威猪肉丸面了。”

猪肉丸有弹性
李福财(43岁,厨师)
沙威猪肉丸面可说是从小吃到大的食品,从之前的简陋档口,到现在的店面,我都一直光顾这家店面。
我以本身当厨师的经验来说,该店特制的猪肉丸非常有弹性,具有口感,配上他们特制的酱料,以及青葱、姜等食材,食材搭配方面可说非常具有“契合度”,令人回味无穷。

配上酱料好吃
黄健辉(22岁,新加坡工作者)
沙威猪肉丸相当有名,我从小就已经吃过,现在虽然住在古来,还是会经常到沙威吃他们的猪肉丸面。
我喜欢他们的酱料,配上猪肉丸或猪杂面,很好吃。

↓↓相关新闻↓↓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