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沈俊荣
(峇株巴辖14日讯)七旬老翁“爱物惜福”,耗时9个月将轮胎、铝制门框、汽水罐、“鸡公车”车斗等物品加以“废物利用”,在屋前组装打造有两个小水车的飞机模型户外装置,化腐朽为神奇!
住在峇株巴辖巴力务鲁的刘礼将(73岁,忠顺和面厂负责人之一),从小喜欢拆卸组装零件,也擅长把破损物品重新修复,赋予新生命,把废弃物品化为可用资源。
祖籍福建南安的刘礼将在中国出世,9岁时从中国南来,落户巴力务鲁,他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看过加工谷子的“吹谷风车”,因此从去年8月萌起念头,要打造一个可转动、有流水的户外装置,给子孙留个纪念。
(本报沈俊荣摄)
刘礼将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去年8月开始“动工”时,他每周4天傍晚都有摆夜市,售卖云吞面及酿豆腐等,有时收档回到家,从晚上10时才开始构思及制作这个户外装置。


“我平时都有收集一些废弃物品,闲暇时就在屋后’工作室’敲敲打打,逐步完成户外装置的不同组装部分,有时忙得午夜12时都不觉得累。若遇到没摆夜市的日子,就花更多时间慢慢设计及组装。”
刘礼将用来“改造”成户外装置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破损灯罩、漆桶、吊式风扇、座扇零件、“鸡公车”车斗、汽水罐、轮胎、脚车轮轴、面盆、百叶窗玻璃及铝制门框等。
“我先用废弃的铝制门框,组装成一个多层式架子,再制作两个会转动的水车,水车分别连接着用铝片剪出来的犀鸟及老鼠造型(配合鼠年)’敲击器’,借由水力推动,可敲击发出声响。”
他后来突发奇想,想做出一架飞机,就买了铝片凭想像剪出飞机造型,再用玻璃片做成飞机窗口,上漆后取名为168飞机,希望子孙日后能“一路发”。

耗9个月打造飞机模型
刘礼将巧手打造的户外装置高13.2尺,顶端的飞机模型长8.3尺,宽7.2尺,飞机造型惟妙惟肖,令人啧啧称奇。
刘礼将说,制作这个户外装置,是一边做一边构想其造型,从去年8月陆续制作,直到行动管制令在3月18日实行前,已完成90%左右。
他趁管制令期间无需摆夜市的空档,进行油漆及最后的修饰,终于在5月30日大功告成。



喜欢种植花草的刘礼将,不忘在户外装置的最底层,用3个废弃轮胎上漆填泥充作花盆,种植一些花草,并从环保袋剪下两只可爱的小熊图案当作装饰。
第二层的架子上,则用花盆加上“花边”后装水,饲养两只从屋前沟渠捕捉的龟壳攀鲈(Ikan Puyu,又称过山鲫),另在架子上种植空气草,让整个户外装置更有生气。
不说不知,刘礼将70年代曾到新加坡当过杂工,因此也学会泥水工及木工,直到80年代回返巴力务鲁与胞弟合创面厂,闲暇时仍不忘自制木制桌椅,也用洋灰、铁条及纸皮做了好几个树干造型的花盆。


能修就修 延续物命
在刘礼将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修不好的,所以任何物品损坏,他不会马上丢弃,而是想办法重新修复,减少制造垃圾。
刘礼将试过把鞋底已磨平的鞋子,重新用利器刻出花纹,也试过用钓鱼线缝补已断了鞋带的拖鞋,延续物命。
汤勺的塑料柄若已损坏,一般人是买新换旧,但刘礼将则是想办法找可用材料,重新修复成更耐用的手柄,让汤勺可以继续使用。
刘礼将刚完成的飞机模型户外装置,只花了约400令吉买电泵、漆料及铝片等材料,其他大部分材料都是“废物利用”。


目前,他也在屋前沟边打造另一个“风车”造型的户外装置,这个装置用废弃吊式风扇的零件制成,迄今已完成90%,只要再装上一个可让其转动的零件即告完成。
刘礼将共有8名内外孙,他希望亲手打造的风车及水车造型的户外装置,除了能留给子孙做纪念及美化家居环境,也能带来“风生水起”的好兆头。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