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Hot视频

零秘密

渡船服务

坤兰乌汝新村

凉峇都

文 文 文

【零秘密】百年码头“相对望” 渡船90秒 紧系两县情

麻河于坤兰乌汝码头一带的景色优美。

报导/摄影:刘美娇

(东甲12日讯)一分钟半,把两县关系紧紧连系,把两岸人家紧凑一起!

尽管隔著一道麻河,由同一个县署被分割,礼让县与麻县(Liang Batu)两岸的情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一直靠著紧密相连,维持著一段无法切割的深切关係。


(本报刘美娇摄)

该两“相对望”拥有百年历史的渡船码头,也是悠悠麻河唯一仍然提供船运服务的村镇。

早在麻坡开埠初期至国家独立以前,由于陆路交通不发达,船隻成为麻河沿岸居民渡河的主要工具,而两地居民的回忆中,每天提供来回载的船隻,已从早期木舟、舢舨、手划小渔船,演变至今使用引擎的渔船。

拥有百年历史的礼让县坤兰乌汝码头(右)与麻县凉峇都码头,是麻河唯一仍然可以找到渡船服务的码头。

除了载人载货外,当地已经延续了五代人的,也提供运载摩哆和脚车,以方便搭客上岸后换交通工具代步,继续各项活动如上学、上班、到园坵工作、购物和探亲等。

每天来回川行在该河面宽约500馀公尺距离的摆渡,每趟船行仅仅须花费90秒或一分钟半,这相较使用陆路交通须行走约50公里,或费时45分钟才抵达两村镇或邻近甘榜的行程相比,对当地人来说更是宝贵,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服务。

摆渡船随时泊在岸边,等待搭客及摩哆或脚车上船,载送到对岸。

邻近甘榜有好多户人家因渡船而联结,因结婚嫁娶而亲如一家人,适逢红白事或祈祷活动,他们需要船运服务。

由于与邻近数个偏僻甘榜的基本设施发展不足,没有建设国中,村民与其选择到十多公里以外的垦殖区、岭嘉或巴莪中学上学,宁可搭船到对岸的坤兰乌汝国中上课,省时又方便。

坤兰乌汝码头经常出现寻求渡船服务的民众,居民见惯不怪。

这也是从60年代至今,该两岸码头仍然可见师生渡船上放学的情景,但随著时代变迁,至今仅有约30名师生依然运用这老行业的便利。

另外,的载客对象包括厂工及小园主或在园坵打工人士,以及閒来想让生活多点情趣,就乘船到对岸逛街购物或喝茶的村民。

船夫随传随到 叫船只需大喊鸣笛

朴素乡镇,暖暖情谊。

站在坤兰乌汝与的码头,搭客只须大声喊叫船夫,抑或按一按摩哆的鸣笛声,船隻就会来到面前了,这就是两岸摆度服务的“叫船”方式,更是当地独有的色彩。

只要两岸居民仍需要渡船服务,阿利芬(左)与卡查里将继续提供船隻载送服务。

《中国报》记者在渔夫卡查里(55岁)的亲切带领下,坐上船隻来回两岸码头,儘管只有一个乘客,只要村民需要服务,这名船夫简直是随传随到。

据记者所见,卡查里这边厢才从坤兰乌汝码头把一名乘客及摩哆安全载到对岸,对面又来了另一名乘客,于是对方按了两下摩哆鸣笛声“哔…哔…”,船夫就知道了,并在远处举手示意一会儿就到。

由于当地居民使用摆渡渡河服务已有近百年历史,村民与船夫之间也建立了良好默契,且彼此互相帮忙,无论在船外船内都能感受到各族居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凉峇都古老的码头处,张挂著渡船服务的收费价格。

从读书到结婚 船夫看著乘客长大

卡查里指出,许多乘客是从小坐船到大,即从以往到对岸读书,到后来工作,甚至结婚,而他也算是看著他们长大。

搭船者有不少是到对岸坤兰乌汝,甚至更远玉射或武吉甘蜜售卖货物比较齐全的大型商场或杂货店购物的妇女,她们有的载著孩子一起“出城”。

偶尔有旅客要求船夫在平静的麻河兜转一圈,欣赏美丽大自然景色。

为人随和的卡查里上下船时,必会助她们一臂之力,把摩哆推下或推上船隻。

当卡查里遇到经济能力较差,或不愿缴付船费的乘客时,他也不会计较,并笑著说大家都相识一场,无所谓!

收入不可观却坚持服务 50年来 收费仅涨40仙

渡船收费低廉,平均10年才涨10仙。

尽管该两岸这项曾经在1960年代创过辉煌时期,每趟载满逾10人且来回不停川行的记录,但为了乡亲父老需求而提供载送服务的渔船业者,尽可能不调涨船费。

经改装的渔船已是两岸居民摆渡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学生及厂工受益。

该两码头第五代继承人阿利芬(60岁)告诉《中国报》,这项摆度船服务已是夕阳行业,已转向从事务农工作的他,数年前开始以每天以14令吉出租渔船夫的方式,让分别两名船夫负责提供运载服务。

这名撑船人每月仅徵收420令吉租金,根本无法承担船隻维修费、购置救生衣及各安全设备及执照更新等费用。

但当地至今没有桥樑建设,基于两岸居民的交流紧密,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人往返,儘管摆未能给业者船夫赚取可观收入,阿利芬与船夫决定延续这项传统交通服务。

亲切的船夫协助搭客把摩哆推上岸。

他透露,早在1950年至1960年代,每趟渡船费用仅仅20仙,如今事隔近半世纪,渡船收费也只是区区涨了40仙,即每人一趟船费为60仙。

除了以人计算收费,一名乘客加一辆摩哆或脚车的收费为1令吉20仙,至于两名搭客连同一辆摩哆的收费,则是1令吉80仙,皆以一趟的方式计算。

渡船载人也载摩哆,紧系两岸情谊。

村民外流   收入大减30%

船夫卡查里披露,每天平均有30名居民为摆渡船的常客,他一天仅挣得约70令吉。

他披露,搭船往来两岸的客人逐年减少,摆渡船主要搭客群主要在坤兰乌汝或玉射工厂做工、学校上学上班及到园坵工作的居民。

他估算有关顾客群约有50人左右,其馀则是“散客”。

渡船来了,搭客就准就绪骑著摩哆上船。

卡查理提及,数年前每天至少可赚取100令吉收入,但随著小村居民外流,其收入大大减少30%,目前靠摆渡工作仅足够三餐温饱。

不过,他依然热爱这份工作,且非常享受在平静麻河开船往来码头的轻易舒畅的心情,同时乐于与两岸居民打交道,联系感情。

该两码头的时间从早上6时30分至下午6时30分,卡查理每天仅有1小时的午休时间,且为了居民的方便,船隻服务除了逢开斋节与华人农曆新年共4天的休业天,几乎是全年无休。

陈清华

可保留特色历史

◆陈清华 (52岁,自僱人士)

早期本株、实廊邦贡还有坤兰乌汝的码头,与对岸隆旺和码头都有提供摆,而武吉哈逢、岭嘉与班卒一带,也以船隻为主要交通工具,两岸居民坐船渡河到对岸更方便省时。

随著陆路交通发达,并且增建武吉哈逢与玉射桥樑,加上人们都拥有汽车摩哆代步,摆渡船过河的服务随船夫年老去世或零搭客后而停止,目前麻河只有坤兰乌汝还找得到

对村民而言,两岸居民天天带著摩哆一起坐船往来对岸的情景,见惯不怪,倒是有一些访客或游客感到新奇,偶尔船夫也载他们游船河,希望这个具有历史的可以保留下去,成为地方特色及吸引点。

完成园坵工作后,哈迪驾著摩哆上船,被安全运载至对岸凉峇都,再乘摩哆回家。

上班无需绕远路

◆哈迪(61岁,园坵员工)

我住在,在这偏僻的甘榜买东西非常不方便,也鲜少有工作机会。

目前在武吉甘蜜找到一份工作,几乎每天需到园裡工作,幸好有把我和摩哆载到对岸再乘约15分钟路程到目的地,这比要从甘榜,绕过巴莪、班卒、玉射再到武吉甘蜜,绕整整45分钟一大圈的路程相比,当然乘船渡河更方便。

苏谷坐船到坤兰乌汝购买建筑材料。

只要有客就开船

◆苏谷 (47岁,建筑工友)

在甘榜从事建筑的工作,平日须要到各种建筑材料时,我都会乘摩哆上船到坤兰乌汝镇上购取,再搭船回去,省时、省力又省钱。

船夫一般都会在船上等搭客,只要有搭客就开船过到对岸,并无须等班次时间,搭客至上,这也是居民专属“特权”吧。

⬇⬇ 最近新闻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零秘密

渡船服务

坤兰乌汝新村

凉峇都

相关文章

零秘密|陈紫晴:勿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多陪伴多互动多倾听

柔佛人头条|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眼镜族最小才3岁

柔佛人头条|薪资追不上物价 开销比新加坡高 新山打工人,苦啊!

柔佛人头条|臭又黑 无生物存活 化粪池污染15年仍无解

柔佛人头条 | 咖啡花 妙用多 晒干泡茶舒缓压力 掉落地做天然肥料

柔佛人头条|新加坡艺人反其道而行 梁荣耀 新山 “成家立业”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