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廖锦荣
摄影:张来星
(笨珍26日讯)在柔佛笨珍县已落户五代人的达因哈达德家族,耗巨资修建一栋武吉斯風格的高脚屋,纪念一段祖先的迁徙史。
依后辈口述,其先祖达因哈达德(Daeng Haddadek)为印尼南苏拉威西的王室后裔,因不满荷兰人统治,遂在1885年迁徙至马来亚半岛;后于1935年,在笨珍双溪瓜里甘榜,建起一栋武吉斯風格的宅邸。
该宅邸已传至第三代孙,是属今年已74岁的英朵奇簇(Indok Chichuk)所拥有,供其子孙居住。

后来约在10年前因老屋子受白蚁侵蚀,第四代的阿都哈迪耗资逾250万令吉在原址兴建一栋柔佛武吉斯人高脚屋(Rumah Limas Bugis Johor),取名为斯里沙乐旺根屋(Rumah Seri Salewangeng)。
阿都哈迪接受《中国报》访问坦言,该栋房屋全屋使用印尼进口的婆罗洲铁木(Kayu Belian)砌成,同时,屋子没有使用一根钉子。
他说,婆罗洲铁木为世上最坚硬的木材之一,耐得住风霜及白蚁的侵蚀等等,需要由木匠从山林沼泽中挖出,一尺长的铁木约150令吉。

“工匠们用了5年8个月,将铁木从水路运至巴生港口,之后才运来柔佛笨珍,整个工程有17名工匠,则耗时一年4个月建成。”
阿都哈迪指出,负责砌木的工匠是从哥打丁宜一带请来,至于屋子的雕工则聘用印尼南苏拉威西省的武吉斯工匠负责。
他带领记者参观该宅邸时解释,武吉斯人将屋子建成高脚,除了能够防水灾,也可作为农耕器具的摆放处。

Tebar Layar 社会阶级象征
阿都哈迪透露,斯里沙乐旺根屋在屋顶两个侧壁上部呈山尖形的三角帆,马来语称之为Tebar Layar,它也被视为武吉斯社会阶级的象征。
他解释,3层三角帆代表王室后裔,5层三角帆则代表贵族,而7层三角帆则代表王族身分。


收藏逾20文物
除了屋子的特色建筑,斯里沙乐旺根屋内也收藏超过20件历史文物,包括床、桌子、镜子及橱柜等都是从达因哈达德时代留下的产物。
同时,在屋子的墙壁上摆放着许多张历史见证的照片,除了有先辈们的遗相,包括屋子旧照及1923年柔佛武吉斯人社团成立时的照片。
英朵奇簇披露,重新修建老房子成为武吉斯風格的房屋,除了因为她和孩子们喜欢外,也希望传承及保留武吉斯人的文化。
她说,她的爷爷(即达因哈达德)当年娶了4个妻子,分别建有4栋武吉斯人高脚屋让她们居住,如今除了现存的这栋,其余的早于数年前被拆除后,在原址兴建独立式房子,若这一栋也不能被保存,则有些可惜。
此外,她说,如果有游客到访,他们也提供武吉斯人的食物佳肴让游客们尝试,她的子孙们也会表演武吉斯的歌唱及舞蹈。

私宅任游客参观
斯里沙乐旺根屋地理位置优越,为前往丹绒比艾国家公园及龟咯的必经道路,数年来迎来各国旅客到访参观。
英朵奇簇虽强调该武吉斯風格的宅邸并非博物馆,为私人住家,但是面对访客却从来不拒之门外,反而大方让游客欣赏屋子的建筑特色及收藏。
英朵奇簇说,近年来,他们也加入了丹绒比艾民宿组织,除了开放宅邸后段的数间房子让旅客居住外,也配合组织将宅邸列为访客可游览的场所。
“按照丹绒比艾民宿组织的收费是每人5令吉参观斯里沙乐旺根屋,我们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分红。”
据了解,由于屋子充满武吉斯的建筑色彩,因此也获得不少研究学者或大专学府前来,考察武吉斯社会的文化及历史。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