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秘密◢消失的美人鱼(下篇:儒艮逐年减少)
报导:蓝子鑫
摄影:张来星
(新山讯)由于周遭的发展及环境遭破坏,如今我国的儒艮数量不足100只,在全球属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一。
根据网络的资料记载,我国的儒艮自1960年末便受到了严峻考验,直至2016年,数量仅约100只,皆出现在柔州、沙巴及砂拉越的海域。

在今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儒艮在我国的数目,截至今年已不足100只;全球48个国家的总数量为3万只左右,被列为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一。
另一方面,丹绒古邦环境俱乐部负责人莫哈末依凡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儒艮属于害羞的动物,若要从海面上看见他们不容易,并指“当你看到儒艮的时候,它基本上已经死亡。”

他透露,从2008年至去年之间,共有少于十隻的儒艮因多种原因死亡,而去年只有一起儒艮死亡的个案,该儒艮长4尺,约3岁左右。
另外,他说,部分儒艮的死因,是遭到非法拖网缠著窒息,而这些渔网都是一些外来渔夫使用。

他指出,当地共有30名渔夫,都非常了解情况,因此都会选择较小的渔网,即5尺至6尺之间,只有外来的渔夫才会使用12尺的渔网捕鱼,导致儒艮被拖网缠著死亡。
据了解,当地人所使用的渔网之间的洞口较小,可避免儒艮穿过;而外来渔夫所使用的渔网之间的洞口较大,令儒艮能够轻易穿过,并遭渔网缠著。

工厂排油入河影响海草生长
工厂将废油倒入河内,影响海草进行光合作用。
莫哈末依凡说,海草也需要进行光合作用,以自行製造食物,因此废油影响了海草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再生。

“附近地区的迅速发展,加上柔新两地不断地进行填海工作,导致儒艮可活动的范围逐渐缩小。”
他也透露,埔莱河及柔佛海峡附近有鳄鱼出现,但距离儒艮觅食的地点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不会对儒艮造成威胁。
发展森林城市影响生态环境
抵不住发展的洪流,儒艮与海草息息相关,惟两者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柔佛河流保育运动主席傅培育指出,森林城市的发展,砍伐附近的红树林,加上笨珍龟咯丹绒滨(Tanjung Bin)一带常有大邮轮运行,对于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些发展活动及作业,皆来自同一片海域,即埔莱河口,因此导致当地水质受到污染,相比早期水草甚多,许多儒艮游行,工业发展影响非常大。”
他坦言,今年为止,尚未听闻儒艮死亡的案例,他也不排除因行动管制令,人们减少外出运作,从而减少对儒艮的伤害。
他强调永续发展的重要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能够保留至少20至30年。

不易找难培育
儒艮的害羞习性,令培育工作难上加难,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现状。
傅培育透露,由于儒艮的害羞习性,要找儒艮不是件易事,消息也非常少,在培育工作方面,相比其它动物会更加艰难。
他说,柔州未设有任何的儒艮培育中心,保育工作在本地也少之又少,也显得有些不积极。
他认为,如今保护儒艮最好的方式,就是保留如今的状态,对儒艮有很大的帮助,虽无法恢复之前的状态,但若情况逐渐恶化,将大大影响儒艮的生态。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教育下一代开始,教育是最根本的方法。”

设保护区 限渔船低速驶入
设立保护区,致力保护儒艮,免受伤害!
柔州渔业局前主任扎马尼指出,儒艮是受保护的动物,在数量方面也因多个原因,逐年减少。
他说,目前第一步必须先要求渔民在经过儒艮常出没的地区时,多加留意及小心,避免儒艮无辜受到伤害。
他披露,当局未来能够在儒艮经常出没的地区,如丁宜岛、诗巫岛等设立保护区,而保护区首要条件,是必须长有海草,因此无需担心儒艮的食物来源问题。
“若上述保护区成立后,将限制渔船的速度,让他们在进入保护区的时候,能够减低速度,以保护儒艮及海草免被破坏。”

限制渔网大小 免“缠死”儒艮
限制渔网大小,避免儒艮被缠著而死亡。
扎马尼说,由于每个渔民所使用的渔网大小不同,若较大的渔网,会导致儒艮无法逃脱,被渔网缠著,甚至导致死亡,而较小的渔网让他们不会受困于渔网。
他希望,当局能够实施禁相关渔网的措施,竭尽所能,增加儒艮在本地的数量,解决逐年下降的儒艮数量。
“当然除了上述的人为因素影响外,填土、气候变化、水源污染等问题,都将会无形中继续‘大肆杀戮’儒艮。”
↓↓相关新闻↓↓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