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Hot视频

搬迁

三马路

华南

文 文 文

百年老招牌“华南”搬家 迁至同排店 美食续飘香

黎辉权依依不舍拆下104年历史老招牌,准备搬迁到麻坡三马路潮利棺屋隔壁的新址。

报导/摄影:刘福来

(麻坡27日讯)麻坡百年老招牌“搬家”了。

麻坡野野街104年历史的旅店茶餐室,将于本月31日到与该建筑物同排的新址,即潮利棺屋的隔壁重新营业。

麻坡野野街104年历史的华南旅店茶餐室建筑物,将重新装修,百年老店即将卸下历史的包袱,迈向新纪元的开始。

旅店茶餐室业者黎辉权(62岁)今日依依不舍地亲手将挂在大门上,先辈开业时,伴随着三代人走过一个世纪的“”招牌拆下,迁移到新的店屋重新张挂。


(刘福来摄)


老招牌的乔迁,意味着原址经营了百年的老店,即将卸下历史的包袱,建筑物原来的样貌也将随着装修有所变动,再也找不回原来的风采,而另一个新的纪元即将开始。

黎辉权:与小贩们同舟共济

黎辉权今日接受《中国报》访问指出,由于老店已易主,建筑物将重新装修,为此原本设在咖啡店楼上的旅店将暂时休业,待建筑物装修后重新营业,而茶餐室则至该建筑物同排的潮利棺屋隔壁。

小贩和业者黎辉玲(前左起)、张亚云、张美丽(右起)和黎辉权分工合作,在即将开业新店张挂起横幅,通知民众下周日将新张营业。

黎辉权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行动管制令的打击下,原本他萌生停业的想法,但为了店里一起打拼多年,相随相伴一起成长的小贩们生计,他毅然扛起祖业传承的责任和小贩们同舟共济,延续这维系多年情同手足的合作关系,共同渡过疫情难关。

由于疫情之下,仪式也没有大张旗鼓,仅仅在小贩同业者和咖啡店员工的协助下悄悄地进行,场面平淡冷清,氛围更显得有几分沧桑。

华南茶餐室的咖啡,将继续在三马路的新址飘香。

茶餐室位于新址,将于本月31日起,以崭新的装潢和布置迎接新的开始。

茶餐室的空间更宽敞和舒适,并可容纳多达15座以上坐位,空调更充足与通风,民众依旧可以尝到亚云叻沙和猪杂汤。

小陋巷曾是小贩聚集地 

老店风光过去,见证麻坡繁华的历史。

1917年创业至今的百年老店,有着许多辉煌的过去,也曾是老一辈麻坡人和当时社会劳动阶层常去落脚的地方。

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里,还流传着很多小人物们的风流轶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禁不住怀念起那逝去的青春与年华。

黎辉权与吴信俊开始筹备老店搬迁,陆续将桌椅和搬到新店。

当年这个看不起眼的小陋巷,曾经也是麻坡小贩们的聚集地,街角处美食飘香,摊位林立,沿街人群熙攘的小贩的叫卖声,反映了昔日热闹繁华的景象,至今仍为许多麻坡人印象深刻。

尤其怀念当时的猪脚芋头饭、豆花水、油条、黑炒粿、水粿、炒粿、曼煎糕、粿什等美食。

而随着时代变迁,野野街再也看不到街边小贩的存在,但该处美食并没有因此嘎然而止,依旧在麻坡各角落开枝散叶。

跟着店主搬

◆张亚云(60岁,亚云叻沙业者):

早期亚云叻沙是在沙礼路巴刹对面,1995年搬到茶餐室,一经营就26年。

我习惯了这里的环境,与咖啡店老板和顾客都很熟,配合得很好,相处久了当然有感情。

所以店主搬到哪,我们也跟着他一起到哪儿营业。

享誉盛名的麻坡野野街美食华南猪杂汤,坚持搬到同一排建筑物的新店,延续与顾客的“不了情”。

方便顾客找

◆吴信俊(33岁,猪杂汤业者):

我于1997年从街边搬进茶餐室营业至今,早期猪杂汤摊是由我外公许峇舌(绰号黑面)经营,所以黑面猪杂汤在野野街一直都享有盛名,很多顾客都很怀念这超过40年历史的古早味。

为了方便顾客寻找,我坚持搬到同一排建筑物附近继续延续这“不了情”。

↓↓最近新闻↓↓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搬迁

三马路

华南

相关文章

峇株班卒关圣庙搬迁重建 工程耗150万盼捐助

迁移到古来优美城 古来县土地局 6月25日恢复服务

沉重 的 疫击!老店不是结业,就搬迁

居銮66年老字号饼店《东亚饼家》要搬了

不敌冠病冲击 金海湾新湖滨停业 准备搬迁

张念群:26华小增建搬迁 教部何时公布进度?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