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摄影:邓珮珍
每逢星期三甘榜巴野的夜市可说是居銮最大、最旺、人潮最多的夜市,不少人会特地赶早到夜市购买食材和晚餐,也有不少上班族在下班后,到这里逛一逛,找美食和采购!
夜市摊位布局是一个长方形,在民众会堂后及绕着篮球场周边的4条马路摆摊,共有110摊,华裔经营的摊档有60至70摊,巫裔小贩以售美食为主,华裔小贩则销售各类型物品。
市集里有现做现卖的各族美食,也有各类蔬菜、海鲜、杂货、服装、鞋子,甚至花卉盆栽都有,在新年前,更有不少应节用品和食品。
过往这夜市的人潮多,常常塞车也塞人,但是去年疫情后,消费习惯改变了,不少人上网购,逛夜市的人少了。
但是它依然是各族民众首选的夜市,尤其是一些只能在这个夜市才能吃到的美食,深深吸引着他们。
(本报邓珮珍摄)
只此一家 顾客回味
●煎堆、油条、咸煎饼摊
现做现炸的摊位有近30年历史,品尝过的客人都回味,常有回头客,看着摊主蔡德良从搓粉、包馅、成形到下锅油炸,体会到制作的用心。
每周三,蔡氏母子就会开摊,煎堆、油条、咸煎饼等,售价便宜,当下午茶或是早餐都适合,而且只有在这个夜市才能吃到。
煎堆内包有香味四溢的花生馅,而咸煎饼一种是豆沙,一个是五香味,现做现炸现卖,也没有特别的调料,但是热腾腾一出锅,就有食客闻味而来。


自制酿料多样选择
●清真酿豆腐和各式酿料摊
酿豆腐、酿辣椒、酿羊角豆、酿豆卜、酿腐竹、云吞、自制鱼丸,加上一些香肠、鱼饼、蟹柳等,整齐排开,让爱吃酿料的人,忍不住食欲。
60岁摊主嘉米拉年轻时住过槟城,曾经吃过华裔穆斯林烹煮的酿豆腐,念念不忘,就尝试自己做,一开始,并不成功,就一再尝试,边做边学。
她是采用日本鱼(豆腐鱼)打成馅,口感与华裔的酿料不同,大部分酿料都是自己制作,吸引了各族客人。
她告知有不少华裔会光顾,若有一段时间没开业,顾客就会询问,而去年因行动管制令,夜市没开,客人就会上网订购。


沙葛菜粄最受欢迎
●菜粄、炸虾饼摊
皮薄的菜粄,包有沙葛、韭菜和蒜,再配搭自制辣椒酱,味道绝对棒。
业者吴氏说,沙葛馅菜粄是最受欢迎的,用沙葛、红萝卜和虾米,加调味料翻炒,外皮够薄呈透明,常有客人一口气买上十几个。
3种口味的菜粄都是摊主母亲和姐姐制作,已有20多年历史,在夜市颇受欢迎。
另外也有炸虾饼,配有鸡肉和香肠,香香脆脆的,吃了一个就停不了口。


鸡排配芝士粉浓酱
●ALI炸鸡摊
鸡排裹上炸粉,置入锅一炸,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鸡排就出锅了,配上特制的含有芝士粉的浓郁酱料,让人想一吃再吃。
除了鸡排,也有香脆的炸鸡爆米花和长长的芝士香肠,都是这摊的生招牌。
摊主是年仅19岁的慕哈末阿士拉夫,在夜市开业4年,有一定的支持者。
开档不久,鸡排和香肠才入锅,就有不少老顾客到来等着,生意好时,短短数小时的营业时间,可售出四十多片鸡排。


甜而不腻带米香味
●马来嘟嘟糕摊
这摊嘟嘟糕也是老字号,业者经营了近20年,在多个夜市都有摆摊,只售2种糕点,即圆形嘟嘟糕(PUTU PIRING) 和长形的BAMBU糕(PUTU BAMBU) 。
2种糕点都是使用粘米粉制作,加入马六甲椰糖拿去蒸,蒸好后加上椰丝,就可以吃了。
老板娘莎玛(51岁)和员工菲道勿斯(23岁)分工合作,一个做嘟嘟糕,一个做BAMBU糕,现蒸现卖是特色。
嘟嘟糕甜味十足,庆幸是甜而不腻,更带有淡淡米香味,爱马来糕点者,可以一试。


蒸烤玉米各有滋味
●台湾甜玉蜀黍摊
采用自家种的玉蜀黍,除了新鲜,味道更是非常香甜!
摊位由王伟贤(23岁)和王伟汉(20岁)兄弟经营,是接手父亲的生意。
售卖的玉蜀黍分为蒸、烧烤和粒状,据他们说,年轻人喜欢粒状的玉蜀黍,买一杯,边吃边逛,而用牛油和芝士烧烤的玉蜀黍,也深受年轻人喜爱。
王氏兄弟说,一般较年长者就喜爱蒸的玉蜀黍,涂上切片牛油、蜜糖和盐拿去蒸,有些客人不爱牛油,也可另外提供,粒状的玉米则是加入牛油和盐混和,各有不同的味道。


新鲜鸡腌独家酱汁
●亚依淡炸鸡,文重取
每周只来居銮一次,就选择在这个夜市,是夜市受欢迎的摊位之一,现场炸出的鸡块和鱼丸 、香肠等,人未到,就已先闻到香味了。
业者卖炸鸡已有35年了,各地都有长期顾客,而这里每次一开摊,就围着不少顾客等打包。
业者不用冷冻鸡,而是采用新鲜的整只鸡,切好后再腌上独家酱汁,才能炸出美味炸鸡,而顾客也可依喜好选择鸡腿、鸡翅膀或鸡胸肉,据知有些顾客常常一买就买六七块炸鸡,晚餐时享用。


↓↓相关新闻↓↓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