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摄影:刘福来

(麻坡18日讯)巴口新村夜市(Bakri Batu 6 Pasar Malam)是麻坡地区最大、摊贩最多和人潮最旺的夜市。
这里的夜市高峰期可达逾100至200个摊位,但过去一年由于疫情关系,目前只剩约80个摊位。
(本报刘福来拍摄)
小贩每逢周三下午3时30分至晚上9时,就会从巴口公市路口开始摆摊,一直延伸到新村,全长800公尺左右,两旁皆有商店和餐馆。
该夜市的巫裔小贩多数以售卖美食为主,华裔小贩摆卖销售各类商品。

这个夜市除了找到美食,也有服装、杂货、水果、蔬菜、鱼贩、农业及手机配件等。
————
●沙爹摊
手工炭烤香脆松软

掺杂特殊配方腌制,肉厚多汁又便宜的沙爹,绝对是夜市深受各族民众喜爱的食物。
利用传统手工炭烤的沙爹,除了肉质口感香脆松软,还可吃出炭焦味。

烤熟后的沙爹,并排置放在以香蕉叶作为托盘盛器上,增添原始蕉叶的清香。
此摊位沙爹只有两种口味,即鸡肉沙爹每串80仙和牛肉售90仙。
●砂拉越烤鸡摊
用特别材料腌2天

砂拉越烤鸡顾名思义是砂拉越美食,但业者不是来自砂拉越,只是把当地美食带来麻坡介绍给民众。
这里的烧烤美食种类众多,包括鸡肉、鸡皮、鸡屁股、鸡内脏、全鸡、半鸡、鸡排骨、鸡翅等。
烤鸡以特别的材料腌制至少两天,等香料入味后才拿到市场烧烤,以释放出鸡肉的香气与美味;售价从2令吉至24令吉不等。
●印度小食摊

有椰香味 甜甜咸咸
蒸米粉(Putu Mayam)是印裔同胞小吃之一,以粘米粉、茨粉、盐和清水混合后蒸熟,吃的时候加上新鲜椰丝和椰糖等调味,口感甜甜咸咸,1980年代的一些市民都爱吃这道印度小吃。
业者夫妇是传统印裔,也将来自南印度的传统料理,带到巴口新村夜市售卖。

摊位除了售卖蒸米粉,也有香炸印度黄豆饼(Masala Vadai)、印式甜不辣(Pakora)、印度零食Uluntu Vadai。
●铁板面包摊
现炒现卖 齿颊留香

铁板面包现炒现卖,吸引不少顾客光顾,而铁板面包馅料共有鸡肉、牛肉、芝士3种选择,混合沙拉、鸡蛋、蔬菜和辣椒酱一起吃,不只让人齿颊留香,还是舌尖的美味。
铁板面包的售价不贵,鸡肉或牛肉各5令吉,芝士口味则售8令吉。

业者一人开摊,除了铁板面包出名,业者的鸡肉粥也很好吃。
●曼煎糕摊

细心研发 13种口味
曼煎糕(Apam Balik)是本地家喻户晓的美食,深受各族民众欢迎。
1995年就创业的业者,在他细心研发下,目前的曼煎糕发展出包括有黑糯米、巧克力、玉米、OREO、芝士、原味等13种不同的口味。
●罗惹摊

甜甜辣辣 风味特独
夜市难得有摊贩售卖罗惹(rojak),这种混杂各式水果、花生碎、小黄瓜、黄梨、沙葛、马铃薯、芽菜、鸡蛋、蔬菜、豆腐和罗惹酱混合搅拌在一起食物,味道甜甜辣辣风味特独。
业者札峇(70岁)经营的罗惹摊至今20多年,罗惹口味也发展出罗惹面、大马罗惹等。
札峇也另外与儿子米基一起合作经营鸡饭摊,独特的鸡饭分量十足,深受打工一族的喜爱,摊主每次夜市都可卖出120盒以上,生意一片火红。
●酒酿木薯摊

24小时酿制 考功夫
夜市罕见看过巫裔小贩,售卖酒酿木薯(Tapai Ubi Kayu)。
酒酿木薯是用木薯发酵成海绵状,味道甜甜带有点酒味的食物,现在已很少见,只有甘榜地区的民众才晓得。

业者慕斯达妮透露,制作酒酿木薯使用的木薯,必须去皮和清洗干净,工序很讲究卫生,不可有杂质或残留的表皮,否则将前功尽弃,酿制过程需要24小时。
慕斯达妮说,她们制作的酒酿木薯很受各族喜爱,每次摆摊都可卖出150至160个。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