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专題

零秘密

估俚

文 文 文

◤零秘密◢ 单肩能挑200公斤 船头估俚 80岁退休

熟练的船头估俚用单肩扛货,驾轻就熟。 (档案照)

报导:沈俊荣

(峇株巴辖13日讯)船头靠劳力维生,但随着搬运工作被叉车及吊秤车取代,这种苦差事已乏人问津,一旦现有的船头逐一退休,这行业将成为历史名词。

2020年9月18日退休的“最高龄”船头卢武彩(81岁),从事这份工作长达50年,从31岁的壮年时期一直做到80岁才退休,可说是经验丰富的船头

卢武彩1940年出生于中国泉州,18岁(1958年)时从汕头坐船7天到新加坡,3天后来到峇株巴辖石文丁渔村落脚,先养猪、养鸭及捕鱼,直到31岁(1971年)时,才开始从事船头工作。

虽已年逾八旬,卢武彩手臂的肌肉仍然强而有力。

卢武彩说,刚开始试工的两三天,肩挑重物难免会酸痛,但只要掌握好正确姿势,很快就能上手,到最后肩挑100至200公斤重物,都不成问题。

“还未成为全职船头之前,我拿的工资由工头决定,一般只拿60%至70%工资。那时早上7时之前就要报到,通常是今天工作,明天分工钱。”

船头估俚早年在码头搬运印尼船只载来的各类土产,包括椰子、咖啡豆等。

他说,那时在码头看到载满货物的船只抵达,就会很开心,因为搬的货越多,工钱就越多。早期印尼船只载来椰干、咖啡豆、虾米、橡胶等,一天搬运下来,可赚10多令吉至20令吉工资。

“我们也协助搬家、搬保险箱,并到建筑工地搬运洋灰。洋灰每包重达50公斤,由于刚出厂还有点热呼呼,洋灰扛在肩膀上会灼伤皮肤,有时会起水泡。”

峇株巴辖泉协兴起落货工友公会38名会员在1973年拍下“全家福”,次排左6起卢武彩及前工头林新利。

养生不喝冷水咖啡不吃辣

年近八旬仍能搬重物,卢武彩的养生秘诀是不喝冷水、不喝咖啡、不吃辣。

长得高头大马的卢武彩,直到80岁才退休,除了年轻时爱打篮球练出好体质,也要归功于良好的饮食习惯。

卢武彩因为在中国出生,因此有一个“老中国”外号,但他其实更是一名篮球好手,曾在70年代代表石文丁“萌芽队”出队,更成为唯一代表峇县到麻坡参赛的球手。

“年轻时担任船头,工作虽辛苦,放工后仍坚持打篮球,这习惯一直维持到50岁。我从30多岁开始,也不再喝冷水,只喝温水,因为喝了冷水,脚易酸痛。”

他透露,之前也不吃辣,直到最近才开始吃辣。至于不喝咖啡的习惯仍维持至今,就算以前在咖啡店等安排工作,也只喝茶不喝咖啡。

81岁的卢武彩,去年9月18日退休前是最高龄的船头估俚。

一肩挑 养活8子女

卢武彩靠一双手,养活8名子女,也靠搬运工作,一肩挑起整个家的重担。

卢武彩与妻子育有5女3男,在最辛苦的时候,他连一辆摩哆都买不起,加上石文丁渔村交通不方便,他长达两三年寄宿在“间”,每周末才回家一次。

他透露,早期“间”位于海墘街,3楼有一间房间,但没人敢住,他只好睡在2楼供奉“五王爷”的神桌前,当时用两张椅子搭成床睡觉,每周六晚上才搭霸王车回石文丁。

他说,早期做,每搬一样货物,工钱只有10仙或20仙,后来码头工作被叉车及吊秤车取代,们只好改到工厂或店面搬纱布、金纸、面粉等,并以整批货计算工钱,再平分给有工作的

“记得有一次,为了等罗厘来载胶片,我们在深夜11时还在搬货。有一次大年初一穿好新衣准备拜年,临时接到工作也照样开工,弄到新衣脏兮兮才回家。”

目前码头的搬运工作已被吊秤车取代,船头估俚已不须到码头“报到”。

食量大 一餐吃两三碗饭

船头属于劳力工作,非常消耗体力,因此船头的食量一般都大,可以一餐吃下两三碗饭。

卢武彩长得高头大马,食量也同样惊人,他每餐可吃下两大碗白饭,尤其还在担任船头时,因工作很耗体力,他必须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工作。

船头对吃要求不高,只要有白饭,就算没什么菜肴也无所谓,最重要是要有白米饭果腹。

据仍在职的船头透露,食量大有时是为了避免饿坏,因为有时要连续到不同地方搬货,可以一早忙到下午,如果前一餐吃太少,就撑不到下一餐,所以有得吃就要多吃一点。

据了解,船头的工作间(间)最早位于海墘街3楼建筑物,过后迁移至依布拉欣路,目前则位于沙曼拉路。

峇株巴辖泉协兴起落货工友公会位于峇市依布拉欣路旧会所的旧招牌。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零秘密

估俚

相关文章

零秘密|家长不再认为二等教育 更在意内容质量

柔佛人头条|峇河最多鳄鱼 逾500只栖息 冠全柔

柔佛人头条|天赐麻坡海域鲜蛤 疫情期间大量繁殖 单日可捕3000公斤

零秘密|陈紫晴:勿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多陪伴多互动多倾听

柔佛人头条|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眼镜族最小才3岁

柔佛人头条|薪资追不上物价 开销比新加坡高 新山打工人,苦啊!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