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日讯)患软骨症的补习老师,从小被他人视作“怪胎”,内心自卑又痛失爱母,坠入深渊试图服药自尽,醒来见家人落泪,才懂得珍爱生命。
自小患软骨症的何丽萍(46岁,补习老师)因骨折常出入医院,母亲每周来探访,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形容母亲是“最宠溺的监狱官”。
“印象中,母亲会牢牢牵着我的手,深怕我跌倒,正因为如此,她也极少允许我和朋友外出。”
她透露,由于软骨症,她7岁到12岁常入院接受观察,直到六年级才正式步入校园,也是她首次接触新的社交圈子。
但她也意识到自己与别人不同,无论是体型或是和朋友相处,都令她感觉别人视她为“怪胎”,这也在她心中悄然种下自杀的念头。
高中二年级那年,母亲隐瞒患癌,何丽萍以为母亲只是长良性肿瘤,动刀后就会康复。
怎料到,那日匆匆探访,母亲泛泪握着她的手后,隔日便与世长辞。除了自责,她也埋怨家人把她蒙在鼓里,造成两者间越发疏离。
“当时我想一了百了,就可以和母亲相聚,现在想起来很傻,因为没人知道死后是什么样子的。”
父亲再娶后,她便毅然决然离家,但租房的体验加剧了失衡的状态,居无定所产生极度的不安全感,也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她尝试在马路上自杀不果,回家灌下半瓶治疗躁郁症的锂(lithium),呕吐间才惊觉自己不想死,向大嫂求救,到医院洗胃。
醒来后,看见父亲和兄弟姐妹在加护病房落泪,何丽萍宛如醍醐灌顶,原来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但她却执意家人以母亲的方式来爱她。
“我们亚洲家庭总不善言辞,我从来没见过他们掉泪,想到若我真的离开,他们将会经历更撕心裂肺的痛楚,我才发现我是被爱着的。”
约莫四年前,何丽萍受邀到“真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分享她的心路历程,鼓舞其他人不要放弃生命。
她透露,其中一名听众令她印象深刻,对方是一名40多岁的女郎,母亲和兄弟选择结束生命,父亲和姐妹则是消极生活。
“她当时泪流满面,我知道她担心会步上家人的后尘,希望寻找慰藉。”
对那些陷入沼泽的人,何丽萍表示:“不要亏待自己,你怎么知道明天还会下雨?情况会变,情感也会变。
信仰给予她生活的意义,何丽萍坦言即便没有信仰,也该寻找生活的意义。
何丽萍出院后,一名友人带她到教会,成为她重要的转折点,而这也令她逐渐找到生活的重心和意义。
她反思,过去把自己的价值与母亲的宠爱挂钩,母亲过世后,她宛如整个世界崩塌,一蹶不振陷入抑郁中。
“抑郁是心理的欲望无法实现,我们不能把希望放在变化莫测的外在因素,透过信仰我有了新的生活方向。”
不过她认为,寻找活着的意义,明白自己的价值,是推动活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