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导:陈佳敏
图片:受访者提供
(峇株巴辖17日讯)从事餐饮业多年的厨师,在之前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到许多友族都对中餐深感兴趣,便萌生经营自媒体的念头,拍摄以马来话为媒介语的短视频,教授烹饪中餐,获得广大网友喜爱。

23岁的胡嘉乐从事餐饮业有5年,在这期间曾任职五星级酒店、高级餐馆和一般餐馆,也因此与许多友族同胞有所接触,从中得知他们其实都对中餐很感兴趣。
他说,回到家乡峇株巴辖后,就萌生经营自媒体的念头,希望透过拍摄短视频介绍,让友族朋友也能烹调出美味的中餐。
“我之前并没有拍摄影片的经验,所以在想要经营自媒体时,便寻求了身边朋友的帮忙,且在7月10日在抖音(Tik Tok)上传第一则短视频。”
他说,会选择使用马来语拍摄视频,是因为马来语是国人都熟知的语言,若使用华语或英语,受众群体就会有所限制,而他没想到这会受到许多网友喜爱,在不到3个月就累积超过17万粉丝。


“粉丝当中有90%马来西亚人,其余的粉丝则有来自印尼和新加坡。”
他指出,一则短视频约3分钟,要在3分钟内完成一道菜肴的示范,内容就必须直击重点,不能拖泥带水,更需要将所有重要步骤拍摄出来。
因此,他在拍摄前一天就会先规划,将所有步骤演示一遍,避免有所疏漏。
“一则短视频快则约3小时能拍摄剪辑完成,慢则需要到两天或更长时间,视所要拍摄的菜肴而定,我也会选择适合我国各族饮食习惯的食材,避免与他们的饮食禁忌有所冲突。”
粉丝互动 相互学习
胡嘉乐认为拍摄短视频,不仅是供娱乐,在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能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不管是在语言、烹饪或是彼此文化上,都能有一定程度的交流。


他说,自己虽是国中出身,但出社会后的工作环境是以中文为主,令马来文变得生疏,在拍摄视频后,除了锻炼自己说马来语时的口条,也学到不少平日少用及正确的马来文用词。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则示范杨州炒饭的视频中,我提醒观众过程中须将饭炒至松散,当时松散一词我说的是‘longgar’,但粉丝反映虽然明白我想表达的,但正确用词是‘lerai’才对。”
除了拍摄短视频,胡嘉乐也会开直播,除了示范菜肴的烹饪方法,在直播当中也能即时与粉丝互动,立即解答粉丝对烹饪方法、菜肴由来及特色的提问。
“有一次我在直播时,就有友族朋友询问为何华人婚宴须准备这么多道菜,每道菜又有何寓意,这时我就能立即解释华族的婚礼习俗,每道菜肴所给予的寓意,让其他族群了解华族文化。”
用镜头推广饮食文化
胡嘉乐在短期内会继续经营频道,希望借助自己小小的力量,让我国各族彼此在饮食和文化上,能有更多的交流与了解。

他说,对自己出生在大马感到自豪,因我国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饮食文化上也非常多元,这也养成我国人民的味蕾会更加敏锐,也更能接受不同文化及口味的美食。
“只要没触碰到任何饮食禁忌,我国各族人民都非常乐意去享用其他族群的美食,因此我希望透过拍摄短视频,去介绍华族的饮食文化,让其他族群也能烹煮,达到美食和文化上的交流。”
胡嘉乐说,未来还很远,是否再重返饮食业尚是个未知数,但短期内会继续经营自媒体,拍摄烹饪介绍短视频,而粉丝的喜爱也支持着他继续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