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重塑形象打造新品牌 麻坡数一数二歌乐组织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凯歌重塑形象打造新品牌 麻坡数一数二歌乐组织

    凯歌合唱团多次远赴国外与一些合唱团体交流,图为到中国昆明进行艺术交流。

    从一支乐龄合唱团体,麻坡凯歌歌乐协会走过无数次风雨路;直至5年前,遇到数名企业家协助重塑形象、打造新品牌,“凯歌”终于浴火重生,组织日益强大且迎合时代发展步伐,成了当今麻坡数一数二的歌乐组织。

    昔日50至70年代,麻坡设有多组具有名气的歌乐组织,这些组织在麻坡兴盛近20年,常年都有举办音乐会、戏剧公演或参与游行等。而今,凯歌在这16年来,在麻坡成了相当具标志性的歌乐组织,名扬海内外,声名远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凯歌是从一支乐龄合唱团体而生,16年后的今天,引进了不少新血。

    在麻坡提起凯歌,就会让人想起郑静芳,她是凯歌的发起人,也带领凯歌走过漫长风雨路。她与一班合唱团老团员,同甘共苦、坚持发扬歌乐艺术的初心不变,从初期的纯合唱团,发展到今日设有口琴队、华乐团及马来羊皮鼓队,让整个歌乐组织更趋多元化。

    自认越挫越勇的郑静芳受访时告诉《中国报》,打从创设凯歌开始,她就有朝向多元歌乐之路发展的愿望,让整个组织更丰富,也让麻坡的文艺活动更活跃。

    同是附属凯歌的口琴合奏团,从当初物色师资到购买乐器,过程是艰辛,唯团员们坚持的心不变。

    她从小就喜欢观赏歌乐艺术表演,因有这爱好,当时也有这样的想法:“盼有机会能在麻坡举办各项歌乐活动,把好的歌乐节目带到麻坡来。”

    她说:“凯歌成立10年后,口琴和华乐团才筹组,接着,马来羊皮鼓队也创设,我的愿望才得以逐步实现。”

    凯歌合唱团参与马来西亚及中国文化交流会,团员们在张泛老师带领下,共赴一场西安音乐之旅。

    “我们没有资产,购买乐器等设备都必须靠办活动筹款,尤其是为了购买合声口琴更是下重本,过程虽辛苦,但我们还是大胆走下去。”她进一步指出,她是从当年的一班口琴爱好者获得启发,成立附属该会的口琴合奏团,并邀请到指导中化中学口琴社的刘亚仔老师担任该团的首任指导;目前,现任老师是孙福泉 ,团员也逐渐增加。

    她也提及,筹组华乐团也不简单,为此,该团在招收团员并不设限,只要有兴趣,即使零基础者也能加 入。这类团员将在导师及有经验团员的协助下,掌握乐器演奏技巧。

    至于马来羊皮鼓队,则邀请来自峇株巴辖的巫裔导师Fauzi教课,突破了音乐上的种族隔阂,期待能促进种族和谐。

    凯歌马来羊皮鼓队,邀请巫裔导师教课,突破了音乐上的种族隔阂,期待能促进种族和谐。

    郑静芳觉得,一个音乐团体,若有条件就应朝向多元化发展,举办活动来更显容易。况且,有些人不喜欢唱歌、有些则喜欢玩乐器,得以招纳不同喜好的人加入,一同搞音乐艺术。

    她感概道:“这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加上是项无利可图的工作,我们靠的是那股热忱和坚持,今天总算走出康庄大道。”

    今年已74岁的郑静芳,有幸凯歌能遇到贵人,并迁入新会所,也有一群顾问团的支持,一路走到今天让她无后顾之忧。而她也正在积极物色新领导人,继续带领凯歌再创高峰。

    此外,凯歌将来的目标,将重点于广招新团员,并提升现有歌乐项目的教学素质,将凯歌的专业水平推向另一个高峰。

    提起“凯歌”会让人想起郑静芳(左3)。该团较后在林丽兰(右2)的改造下,重新包装、重塑品牌;另三名理事吴肇强(右)、刘美材(左)及陈月清(左2),也因对歌乐有兴趣而加入这 组织。

    凯歌必须抛开旧观念包袱

    林丽兰:新面貌示众

    从购票到观赏凯歌的演出,麻坡家具界女商人林丽兰打从心底佩服凯歌一群安娣那股自立更生的态度,和对音乐艺术的坚持。

    较后,她受邀担任顾问,从一踏入该会旧会所一刹那,林丽兰的脑海就闪过一道念头:凯歌必须重新包装、重塑品牌!

    就这样,在林丽兰善用本身打造品牌的丰富经验之下,将凯歌迁入目前的新会所,以新面貌示众,以期吸引更多年轻人踏入会所;鼓励团员们抛开旧观念包袱,尽量走入群众,甚至在街头表演,吸引更多有兴趣者加入。

    凯歌在举办许多获得好口碑的歌乐活动,当中,主办第三届麻坡艺术节《长荣交响音乐会》,演唱声势浩大。

    于2017年的麻坡皇城艺术节,林丽兰也协助该团找来各领域的年轻专才一起来搞艺术活动,当年的造势与声势,引起高度关注,活动过后也突然引来不少人参与组织。

    麻坡皇城艺术节的落幕,成功让凯歌的形象更专业化,品牌形象一跃而上,这也激励理事会策划更具专业水平的歌乐活动。

    2017,麻坡皇城艺术节位于文打烟河旁举办其中一个项目活动,吸引不少人潮前往观赏。

    林丽兰也指出,与外国多个国家的歌乐团体获得政府支助的情况相比,本地歌乐团体全靠民间支持,艺术这条路在国内是相当艰辛,搞艺术者可谓是垦荒人。

    除了对外演出,凯歌歌乐协会也引进不少国外杰出团体到来麻坡演出;图为配合麻坡皇城艺术节,邀请台湾原住民到麻坡呈现歌乐节目。

    吴肇强:无师自学

    凯歌口琴班有教无类

    凯歌口琴合奏团于2020年8月9日拜访昔加末乐乐口琴队,并在树木茂盛的公园进行口琴吹奏,团员们收益良多。

    副会长吴肇强是口琴合奏团一份子,他从小便自学口琴,亦有请教父亲。

    他回忆道:“小时的年代,30多令吉就能买到一把口琴,在没有导师教导之下,我就自学,也在厕所内吹,听听回音的美妙。”

    直到大学毕业后,因没有合格师资他也放下口琴,直到五年前遇上郑静芳而加入凯歌口琴合奏团,再续口琴之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到更多口琴知识及提升技艺,让他非常兴奋。

    他也强调,凯歌口琴班秉持有教无类精神,有兴趣但无基础者也能加入口琴合奏团,导师们都很耐心给予指导。

    去年新春期间,凯歌属下四小组团员在会所楼下的后巷新春舞台练习,团员们都显得很起劲。

    刘美材:学口琴大学问

    有幸加入凯歌大家庭

    财政刘美材从小受爱吹口琴的婶婶影响下,而接触到口琴。早期非常流行小歌簿,而他便靠小歌簿自学口琴,独自享受整个过程。

    他指出,中学时期校内有设立口琴社,并由一位老师负责教导,他也有参与。中学毕业后,他也没再继续吹口琴,而那把口琴也收藏在框子里长达40多年。

    2016年底,他有幸加入凯歌这个大家庭,大家都有感口琴不入流,登不上大雅之堂,而且口琴不易掌握,尽管如此,他对口琴的热爱不减。

    “吹口琴很不简单,它必须靠手、嘴、脑和眼去配合,可不要小看一把小小的口琴,要学好吹好,是一门大学问。”

    只要有兴趣,即使零基础者也能加入华乐团,团员将在导师及有经验团员的协助下,掌握乐器演奏技巧。
    凯歌华乐团在招收团员并不设限,只要有兴趣,即使零基础也能加 入,之后再由导师及团员协助,慢慢掌握乐器演奏。

    陈月清:凯歌热情助亲切

    秘书陈月清是华乐团团员,是麻坡华乐团的创团人之一。后来,因受郑静芳的精神所感动,就加入凯歌至今已有8年。

    除了发扬歌乐活动,凯歌也为弱势团体献爱心。

    在凯歌这些年,让她觉得很有亲切感、很热情,协助团员们办活动及跑团,让人生过得非常充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