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林山3日讯)曾被视为螃蟹温床的地不佬海峡,近10年来因气候变迁和温室效应等影响,危害整个海洋生态环境,也导致渔民捕获的螃蟹产量大减。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来自登嘉楼大学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高级讲师莫哈末诺阿兹拉,设计出一套可升降的“螃蟹产房”,提供螃蟹舒适的孵化温度。
现年35岁的莫哈末诺阿兹拉昨日与本地养殖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后指出,他从大学开始到硕士及读研究所,都致力研究螃蟹的生命周期。

他分享说,自己10年前曾到过柔佛寻找海洋螃蟹的样本做研究,当时依据渔业局的数据显示,地不佬海峡的螃蟹产量是全国之冠。
“可是到了2020年,螃蟹的产量却出现下滑,当时我们也在研究螃蟹的孵化,着手设计一个可以升降,帮助不同产期的螃蟹找到合适的海洋孵化温度的产房。”

他说,经过多方探寻后,最终确定在华记奎笼海上度假屋设置一个“螃蟹产房”,向当地渔民购买待产的雌蟹后,逐一装入笼子内,随后绑在产房下降至海水适温处,7天的孵化期后将螃蟹放回大海。
莫哈末诺阿兹拉指出,一只雌性螃蟹在受精后产卵可以高达100万,可是最后顺利孵化成螃蟹的成功率仅介于10%至20%,在温室效应影响使紫外线强光射入海水,影响螃蟹的孵化过程。

“目前阶段,整个计划属于实验性测试项目,因此设计的螃蟹产房仅2尺长乘2尺宽,可以供30只雌蟹孵化,也需观察结果与先前实验室的测试是否一致。”

他预计,若计划顺利展开,将可在1至2年内提高螃蟹的产量,为当地渔民增加收入。
自行养殖 形成海洋食物链
振林山社区领袖及华记奎笼海上度假屋业者拿督张秀福指出,他乐见于一项有助维护生态平衡的计划在当地展开,希望计划能够推广到其他鱼产。

他致词时说,与其靠渔民出海捕鱼,不如自行养殖,如养殖金目鲈及石斑鱼等,形成一个海洋食物链。
他坦言,这项计划对于业者本身是没有盈利,反而需要出资向渔民购买待产的螃蟹和提供养殖地等,希望政府能够关注。


另一方面,活动开幕人东姑阿都加里尔代表旺三苏在致词时对这项计划高度赞扬,认为这是一项自身没有获利,反而回馈社区的活动。
出席者包括柔州渔业局官员诺阿菲法及本地养殖公司主席张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