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会

越南新娘

文 文 文

遗憾未见母最后一面 4年未返乡 越南新娘好惆怅

阿娇想念过世的母亲,不禁红了眼眶。

报导:叶秀文

疫留两年备思乡

(新山3日讯)两年了,冠病疫情依旧肆虐,远在家乡的家庭都还好吗?

冠病疫情自2020年爆发,许多家庭分隔两地,身在异乡,叫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回乡一次的日常,如今却显得遥不可及。

许多过江新娘远嫁我国,组织家庭,也有海外游子远到我国发展,他们来自越南、中国等,遇上疫情肆虐,连续两年无法回乡,他们的新年又是怎么度过呢?

身在外地,烧得一手拿手好菜,他们又如何透过一道道家乡年菜,诉说对家乡的思念?


新春到来,《中国报》特别策划异乡人疫情在马来西亚过年专题,且让我们跟随《中国报》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家,听听他们的心声。

阿娇母亲(左)生前和妹妹的合照。

报导:吴菊君
摄影:张来星

遗憾未见母最后一面

母亲数个月前患新冠肺炎逝世,在本地十年的,无法回乡过年和见母亲最后一面,今年新年更显惆怅。

来自越南胡志明市的越南籍女子阿娇(39岁),和来自槟城州的王时富(43岁)结婚有十年,两人育有两个儿子,分别9岁及1岁多。

阿娇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她大约有4年未回家乡,60岁的母亲在4个月前患上新冠肺炎,同时家中弟妹也受感染。

阿娇(右)与王时富(左2)拥有两子,一家四口乐融融。

她指出,越南疫情险峻,患有糖尿病的母亲不幸患上新冠肺炎不久后便逝世,庆幸受感染的家中弟妹则痊愈。

她坦言,母亲过世后爸爸也中风,令她大感心痛。

“马来西亚边境未如常开放,加上母亲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过世,家人都无法亲眼见母亲最后一面。”

对于母亲突然患病过世,她至今仍难以接受,她希望在疫情稳定后和丈夫回一趟越南,给家人看看他们还未见过的幼子。

越南炸春卷。

上网学烹饪解乡愁

阿娇回忆十年前初来马来西亚时,越南餐并未普及化,为了一解乡愁,不擅烹饪的她只好上网学习。

阿娇上网学习如何烹煮越南滷肉和炸春卷,这两道菜就是大节日必备佳餚,且适合厨房小白学习,容易上手。

她分享越南滷肉做法和本地相似,但她所做的滷肉色泽会本地浅,至于越南炸春卷只是包入肉碎和萝卜下去油炸即可。

此外,阿娇在本地也有结识不少嫁来本地的,因为同是异乡人,她们也会不定时聚餐,吃吃越南菜一解乡愁。

阿娇说,因为常有聚会,加上本地有越来越多越南专卖店及越南餐馆,因此减轻她的思乡之苦。

越南滷肉。

越南人吃粽 煮苦瓜汤过节

越南人有新年吃粽子过节的习惯,无奈阿娇无法掌握包粽技巧,所以只是烹煮方法简单的越南菜过节,在新年也会煮苦瓜汤,象徵“苦过”即辛苦一年已过。

这与华人过新年凡是讲求好意头,寻求甜甜蜜蜜、甜蜜幸福的寓意有天渊之别。

阿娇说,她在越南时是从事厂工工作,新年期间都是由母亲一手包办新年佳餚,包括越南人新年必吃的越南粽子过年。

但她说,她并没有传承到母亲的包粽手艺,若是想吃粽子会到本地的越南专卖店购买现成的越南粽。

王时富(左)及阿娇向记者展示越南人的过年家常菜。

夫遇车祸后回流新山创业

因一场车祸,在新加坡工作8年的王时富(43岁)决定在数年前回流在新山创业,与越南籍太太阿娇一起经营槟城美食餐车。

两人现已在新山拉庆物色到一间店面,经营槟城煮炒饭店。

王时富说,他以前在新加坡从事酒店餐饮工作,每日往返马新两地,因一次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决定回流创业。

阿娇边帮忙丈夫做生意边照顾幼子。

他说,回国发展时未遇上疫情,因此在新山世纪花园一带创业售卖槟城美食,收入反比在新加坡好,接著转战邻近的新山哥文茶一所银行附近,同样收穫不少熟客。

他透露,没想到疫情来临,生意大受影响被迫暂时收摊,在疫情期间寻找兼职工作挨过去,在疫情已趋缓下决定寻找一间店面安定下来。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越南新娘

相关文章

捧柑拜年及派红包大不同 越南新娘好奇华人习俗

【選外之音】越南新娘:簽證手續惱人  冀開放公民權申請

獅城年輕男白領無暇談戀愛 求助婚姻介紹所

閃娶越南嫩妻變惡夢 要洞房先繳7萬2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