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銮20日讯)将在5月1日落实的1500令吉最低薪金制,给乡镇农友带来影响,业者担心会加剧员工短缺问题,有钱都请不到工人。
最低薪金制是针对大公司、大企业,中小型企业不受影响,但是农业领域却担忧会令员工短缺恶化。
一些果农和菜农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他们没给1500令吉薪水,原有员工,尤其是外劳可能会往高薪处去。
一名菜农就告知其菜园原本有3名外劳,有两人逃走了,宁可做非法外劳,到能拿较高薪金的地方工作。
农友表示这完全是执法不严造成,要是非法外劳被捉,就遣送回国、处罚请非法外劳的雇主,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他们说,疫情下,1500令吉的最低薪金,对大型商家都已很吃力,对中小型业者而已,更难找到工人。

马来西亚菜农总会主席林仕伟指出,最低薪金制受惠的是外劳,其实若按照现有的1200令吉最低薪金,他们勤劳工作和加班,一个月收入都超过1500令吉,有时甚至可达2000令吉以上。
他说,新请的劳工享有1500令吉薪金,旧员工肯定也要调薪,这给聘用大量外劳的雇主,造成大负担。
他说,大型工厂实行最低薪金,若有加班,收入不错,而且不用日晒雨淋,乡镇小农民更难请员工。

他说,据他所知全国有20%小农民已经撑不下去而结业,而大型的,也缩小种植范围,工人也减少了。
马来西亚果农总会总秘书谭智明说,虽然中小型农民暂不需遵守最低薪金制,但是外籍劳工来大马工作就是要赚多些钱,他们肯定会选择高薪的领域。
“同时也担心外资会撤走,转到薪水低的国家,对我国而言不是好事。”

采外包方式 留住员工
有些果农和菜农为了留住员工,采用外包方式让外籍劳工多劳多得,赚取高收入。
一名菜农说,之前是请工人耕种,但是给固定薪水,员工不积极,因此近年都采取多劳多得的方式,如一天给员工30令吉种菜工钱,然后再视一天收成有多少,再付额外薪金。
“如一公斤菜1令吉,若当天有100公斤菜,就有100令吉,一个月统计下来,收入可观。”

菜农告知用这种方式,不只是可留住工人,也的确可提高收成。
亦有菜农把菜园“绑”给外籍劳工,园主就只是提供咨询,收成由外籍劳工负责销售,若园主要拿菜去卖,就用批发价向对方购买,而之前双方有谈妥一些条件。
菜农说,如果天气好,没有天灾,劳工也勤劳,收入肯定超过1500令吉。

林仕伟:员工不足 土地都荒芜
员工不足,果农和菜农的土地都荒芜。
林仕伟说,他主要是种黄梨和玉蜀黍,有100亩土地,原有40名劳工,现在剩下15人,加上市场萎缩,价格不稳定,有约40亩土地荒芜了。
“但是工作量还是很多,现有的劳工常要加班,同时我也以外包方式让他们进行采苗、下秧、种植的工作,收入大大增加。”

他说,若规定要给1500最低薪金,成本会增加10%,这还不包括一直涨价的肥料,以及苗、种子、用具等开销。
谭智明也披露,其园地有逾80%是种植香蕉,有少部分其他水果,但是因为劳工不足,有近百亩地空置着。

谭智明:本地人不做农业工作
谭智明说,农业领域员工不足,或是本地人不做农业工作,不是薪水问题,而是请不到人,以及不愿意做这个相对辛苦的工作。
他说,两年疫情下来,期满的劳工回国了,新的劳工又进不来,而一些行业迫切需要劳动力,如油棕价格高,需要大量砍果工人,找不到员工,就到别的领域挖角,而目前砍棕果的收入不错,他们肯定跳槽。
“本地员工,即使给他1500令吉,都不要到果园菜园工作,因为要日晒雨淋,肮脏和辛苦,他们宁愿去较舒适的地方,如工厂工作,薪水少一些都没关系,不然就去做送餐员、开私召车。”
他估计接下来若劳工不足问题不解决,相信全国的果菜农会减少50%,而增加的成本就会转嫁给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