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导/摄影:叶秀文
(新山8日讯)为让脑中风后出现吞咽困难的父亲重拾品尝美食的乐趣,女子调制许多易消化、营养和口感丰富的料理,更将每一道料理结集成食谱,并交由慈善组织义卖,为吞咽障碍患者家属尽一分力。
这本针对吞咽障碍而写的食谱,名为《影食日记之〈琳与爸的飨宴日记 〉》,是新山市区一名摄影师黄珮琳之笔。
(本报叶秀文拍摄)
白色封面上印着一双手,手上捧着一碗面线汤,是黄佩琳为父亲制作的其中一道美食。
黄珮琳(45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父亲在数年前患上脑中风,经过治疗后可以进食流质粥品,但是长时间食用流质食物,让过去喜欢到处品尝美食的父亲难以接受。
“或许是吃腻了单一的食物,父亲一度不愿进食,让母亲伤透了脑筋,我开始思考,是否可用不同的烹煮方式,准备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让他能继续品尝到更多佳肴。”
黄珮琳喜好烹饪,她坦言,父亲面对吞咽困难,无法感觉食物的味道,即便是白开水也容易被呛到,因此在准备食材方面需多加考量。
吞咽障碍(Dysphagia),意指在吞咽食物或液体的过程出现困难,无法像常人般顺利将饮食吞下、经由食道传送到胃。
为了确保食物多元化,让父亲摄取均衡营养,黄珮琳也会上网寻找一些对父亲有帮助的食材,也会向中医师和营养师咨询意见。
在烹煮方面,她都会按照父亲的吞咽能力,调制有些许稠度但不稀薄的软食,将食物蒸熟、煮软、制成泥状或切细,料理方式也会稍作变化,让食物不至于口感单调而寡味。
“喂食需留意,像是蒸熟后的红萝卜需要把它压成泥状,才让父亲进食。”
做父亲爱吃美食 不简单
要制作父亲爱吃的美食,对黄珮琳而言可不简单!
黄珮琳叙述,父亲是美食老饕,每次出门都必定会寻找当地美食品尝,咖喱、椰浆饭和云吞面更是他的最爱。
她透露,有一次父亲表达想吃咖喱,一时难倒了她,后来在准备咖喱鱼和黄姜饭时,调整咖喱的辣度,原本的椰浆也改用鲜奶代替。
“制作料理都会选用天然食材,比如紫薯和红萝卜,为食物增添色泽和风味。”
她补充,父亲无法自主控制脸部肌肉,有时食物会含在口腔而没有吞下,偶尔需要按摩父亲的下颚,让脸部肌肉放松。
黄爸爸突然脑中风
现年74岁的黄爸爸于2018年初,因为突如其来的脑中风,被紧急送入新加坡医院接受脑部手术,手术后昏迷了将近3个星期,苏醒后被鉴定为卧床病患。
经过各种物理治疗、吞食和针灸治疗下, 黄爸爸的情况渐渐好转,也从原本的鼻管进食逐步恢复到口服流质食物。
黄珮琳叙述,父亲出院后先是在新加坡,由定居新加坡的哥哥照料,病情稳定后才回到位于柏伶花园的住家。
“父亲有大部分的时间是由哥哥、嫂嫂和母亲照料,他们真的很不容易…”
谈到父亲,她说,父亲虽然管教严厉,但很疼爱孩子,也很独立,不希望家人都替他担心。
“只是想要说谢谢他…希望可以趁他还在,做应该做的事情,珍惜眼前人。”
因疫情促成食谱出版
原本只是为父亲写“食”,却因为疫情而促成食谱出版。
黄珮琳从事商业摄影,因2020年爆发冠病疫情和落实行动管制令,商业活动暂停,趁着居家防疫的那段时间,开始研究食谱和拍摄。
“当初烹煮美食并拍下照片,只是为了记录我为父亲准备美食的日常。”
后来,因为应从事艺术教育的朋友邀约,协助学生以她为父亲准备的餐食进行拍摄,作为个人品牌作业,而启发她介绍中风患者饮食的想法。
食谱出版后,黄珮琳将食谱供予以爱社区关怀中心义卖,所得善款全数作为该中心的营运经费,希望能将这本书与更多人分享,也让中风和吞咽困难患者的家属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