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摄影:刘美娇
(麻坡10日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经济不景气,海味店生意一落千丈,至今仍未见起色,业者苦叹:只能是一天过一天!
业者在农历新年期间额外订购的海参,至今仍有存货。

永泰兴海味店业主陈家塔(71岁)今日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疫情爆发两年多来,海味行情一直处在冷淡期,生意仍没有恢复。
他说,一向被列为奢侈消费品的海味销量非常惨淡,该以售买各海参类为主的老店铺,大部分营业日处在零收入状态,不禁叹息这行业的前景不乐观。
“疫情带给业者严重打击,海味店经历两年疫情后,客源顿时消失了。”

他指出,现代年轻消费者已鲜少自行处理海参,该店一向靠老一辈顾客苦撑,如今老顾客减少,生意也今非昔比。
陈家塔感叹,恢复开业一年以来,属高价位的海参销量提升不起来,就算是农历新年期间,额外订购约30公斤海参,至今仍有存货。
他披露,海参类种类很多,价格从数百令吉至1000令吉皆有。

他指出,一些消费者仍会选择到老字号店铺选购海参,避免购买到低质产品,但基于海参属昂贵的滋补品,他们唯有少量购买,或挑选价格较便宜的小海参取代。
陈家塔提到,猪肉涨声不停,也影响海参的销量,而少了租金压力他,也只能继续苦撑。

业者兼卖 香菇蚝干等干货
单售卖海味,生意将难撑,海味业者更多是销售其他干货,如香菇或蚝干等维持生意。

陈家塔披露,早在二三十年前,该店在逢农历新年前至少进货一辆罗厘的各类海参,如今成意一落千丈,仅少量入货二三十公斤海参。
他说,该店在生意旺盛时期,至少提供20至30种类海参选择,如今只有十余种。
他指出,在消费者申诉食油菜肉太贵的这个时期,海味生意料继续下滑,他对来临农历新年行情也没有抱太大希望。

他说,由于大部分海参由国外如澳洲、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海参的价格也和其他产品一样出现波动,且面对货源不足。
他说,近期向厂家订货时,对方皆以货源有限而仅少量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