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导/摄影:吴菊君
(新山1日讯)冠病疫情反復和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国内葯物供应短缺,更有诊所因面对葯物不足无法开葯给病人,索性暂时关门。
目前市面上不少葯物,包括儿童伤风抗敏葯、咳嗽葯和退烧葯、成人葯物如咳嗽和退烧葯,以及普罗大众经常服用的普拿疼(Panadol),已缺货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葯物主要进口来自欧美及中国,因乌俄战争导致葯物原料飙涨,製葯厂商保持观望而减少葯物产量,中国政府则继续保持清零政策而减少葯物出口以供内需,这影响到全球葯物供应,尤其是我国依赖外国制葯厂供应葯物。
马来西亚医葯公会柔佛州主席拿督叶昌祖今日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本地一些诊所医生确实因为葯物不足,暂时关门2至3周,但他没有进一步透露相关数据。
他指出,葯物短缺问题已在今年第一季出现,第二季明显感受效应,进入现在第三季葯物短缺问题恶化,导致一些诊所无法开葯给病人而被迫暂时休业。

他说,由于葯物供应紧张,一般上葯剂公司会优先批给医院,接下来才到诊所和葯剂行。
叶昌祖指出,造成葯物短缺的原因,包括俄乌战争、导致葯物原料暴涨、中国政府持续锁国减少葯物出口,以及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减少生产和出口。
他说,美国方面已逐渐恢復生产,但估计明年才会正常出口。
“冠病疫情反復造成民众需求量大增,也是导致这类药品出现缺货的因素之一。”
他强调,不只是我国面对葯物短缺问题,全世界都面对同样的问题。

疫情爆发加上民众囤货
鉴于冠病再度爆发及流感病例激增,加上民众大量囤货,造成葯剂行止痛和退烧葯缺货。
《中国报》记者于週四走访士姑来区数间知名连锁葯剂行,发现仅有普拿疼(Panadol)品牌出现缺货情况,摆放在货架上的葯品早被一扫而空。
但记者发现,与普拿疼具有止痛或退烧功能的其他品牌,仍有不少存货。

受访的职员和葯剂师指出,这期间普拿疼常出现缺货的现象,因此向供应商索取具有同样功效的止痛或退烧葯品牌;但他们指出,消费者只认定这款牌子。
Eldon Healthcare私人有限公司产品和市场经理丘开名说,或许普拿疼(Panadol)品牌已深入民心,一旦民众出现有关发烧等症状,就只会认定购买这款牌子。
他认为,消费者或可退而求其次购买其他牌子,除非病患本身有特殊情况,不能轻易转换其他葯物,则另当别论。

他说,国内的冠病疫情反反復復,疫情趋缓时用于纾缓症状的葯物需求量没那麽吃紧,但在病例增加需求量又突增加。
他指出,一些消费者会多买几盒囤货,导致葯剂行出现缺货情况。
丘开名坦言,葯物生产商的产量有限,难以应付需求突然增加,造成供应链脱轨;加上供应商也需要重新分配,所以在恢復市场需求时,整个过程最快一两个月,最慢或3至4个月。

买不到止痛药
本地民众上社交媒体抱怨,跑了5到6间店,都买不到止痛药。
该名网民是在面子书群组“Bukit Indah大小事”申诉买不到止痛药,对此,不少网民留言指,他们早已知道因为原材料短缺,造成有关药物已缺货一阵子。

其他网民说,未必一定要买普拿疼止痛葯(Panadol)的牌子,其他牌子仍有存货,也具有相同功效。
有网民纠正全世界都缺货,包括新加坡也一样缺货,很多地方同样买不到,建议发帖者购买其他牌子止痛药,或使用其他中药或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