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庄碧欣(受访者提供照片)
(东甲4日讯)东甲城镇开埠以来,由东甲社区文化艺术团体出版的首本文史著作《印象东甲——金山脚下的故事》,在千呼万唤下终于面世!
金山一角发起人之一的丘伟荣,在早前举行的新书推介礼上指出,较早时在执行筹划《印象东甲》前,他有到茧云宫和兄弟庙膜拜,并祈求一切顺利,若不然,他会打消进行该计划的念头,改做其他事。
“后来印象新村的团队进驻顺利,并获得在地赞助商及村民的大力支持,出版计划在天时地利人和下,终于圆满完成。”

他较后告诉《中国报》,《印象东甲》记录了先人在东甲留下的故事、东甲过去的辉煌及现代的传承。
“如果要让东甲的未来更美好,就一定要收藏一本《印象东甲》,因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为东甲再造辉煌。今天的东甲,是前人种树的成果。未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是我们的下一代为我们规划。”
丘伟荣说,该本著作也是有组织性、有系统和较全面的书写计划,是一本值得收藏的文史著作。

首本文史著作
《印象东甲》这本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诚意著作,是由印象新村、原来·东甲和金山一角联合呈现,目前已售出逾200本。

除了新书推介,会上也举办东甲社区影像展、相关网页推介及纪录片放映会,获得民众热烈响应和支持。
《印象东甲》的价格为40令吉,有意购买的民众,可联系“拜五空间” (010-2139611)。另外,有兴趣观赏社区影像展的人士,也可通过有关联系号码提前预约,地点为东甲阳光商业中心金沙滩酒楼后方店屋、门牌25号楼下。

3企划案赛团队联手呈献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呈献《印象东甲》的3组团队,皆为新新村第一届企划案大赛之参赛团队。
该团队于赛后即展开合作,并以各自的专业强项,花了一整年进行故事采集,再通过影像和文字记录东甲社区。因此,印象新村发起人罗友强指出,新新村是促成《印象东甲》的“媒人”。
他告诉《中国报》,互相学习和资源共享的概念可为社区营造提供新出路,社区的发展也会更美好。

此外,他透露,执行过程中较困难的有两个部分,其一是旧照片和影像采集工作,因很多老照片年代久远,且已泛黄、缺失及斑驳,加上数量庞大,因此在后制时花较长的时间修复。
“再来就是在一开始进行采访和口述历史部分时, 除了要对东甲有基本认识,更需要掌握错综複杂的人物关系、厘清脉络,也花了较长时间对采访对象进行分类整理。”
他说,还有就是部分采访者表示不能下笔的部分,其实非常精彩,如其中一位受访者提及的阿窿入会仪式等,让他非常难忘。
“我们花了一年多整理、写稿、校对、排版到最后印刷,整个过程耗时费力,但看到成品的效果后,就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蔡依霖:回看过去展望将来
新新村社区联盟发起人蔡依霖在会上指出,《印象东甲》记录了新村里的人类生活智慧,人文、历史和审判是非常宝贵的资产。
“发展的意义必须将这脉络好好梳理清楚。过程中可以看到过去,才知道现在我们处于的位置,那么谈未来的发展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她赞许东甲人很用心,因有一群人期许他们的社区和东甲的故事能被人看到和听见。
“在社区做事的人那么努力,希望大家促成一件事的力量,可感染更多社区一起来努力。”
她认为,印象新村、金山一角和原来·东甲这样的团队,绝非因有资源才去做事情,而是因要做事情才去将资源找出来。
“这样的初衷非常重要,因有想做的事,想将事情做好,因此资源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到位。”

程作彬:感恩乡亲出钱出力
“原来.东甲”发起人程作彬指出,他多年来在外坡工作,是社区计划让他有机会再次参与家乡的社区发展工作。
“我们没有资源,就靠乡亲父老出钱出力,不论是印制T-恤或是筹款,都让我有很深的感触。”

他对于各方的全力支持和资助,表示满满的感动和感谢。
“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将《印象东甲》推广给大家,希望东甲每户人家都有这本书代代相传。”
黄振江:贯穿过往今日内容丰
在东甲土生土长的资深音乐创作人黄振江(65岁)受询时指出,《印象东甲》这本将载入史册的著作,值得东甲人自豪。
“凡被记录下来的将成为实体历史,而被错过的则将随著时间逐渐被淡忘或消失,这是残酷的事实。”

他指出,这本专属东甲的著作,有著东甲精彩的过往和今日,文化艺术、传统、信仰等巧妙地贯穿全书。
“本书很接地气且多姿多彩,不同于一般历史记载的枯燥,可读性高。通过文字、照片和前辈们的娓娓叙述,一幕幕的辉煌仿佛重现眼前。”
他说,本书让人钦佩前人所经历的开荒辟地,也让年轻一代对未来有无限憧憬,做到了承先启后的使命。
“这本心血结晶,也让我们看得到东甲未来接班人的底气,还有他们众志成城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卢妤慧:图文并茂值得收藏
卢妤慧(37岁,家庭主妇)指出,《印象东甲》里面记载了很多本地人都不晓得的辉煌故事,里面也有很多精彩的照片,非常值得收藏。
“我买了3本《印象东甲》,等孩子们长大了再一人送一本给她们。如此一来,我们的下一代就能知道东甲辉煌的历史,并将之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