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圆寂◢“师公就这么走了…” 7岁童悲痛无缘相会

(新山6日讯)7岁小学生悲伤直言:“我还没见到师公,师公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曾就读士姑来佛光山新马寺三好幼儿园的吴承旸,自小就与佛法有缘,因此从小就希望能够亲眼看见星云大师本人。
不过,当他从家长口中知晓大师圆寂后,伤心地对家长说,自己还没见过大师。
吴承旸的祖母李杏兰(72岁,退休人士)指出,孙子得知星云法师圆寂后,心情低落,虽然没有哭泣,但眼睛泛红。
(本报张来星摄)
”孙子一直和我说,阿嬷,我很伤心,我还没见过星云大师。”
她受访时,承旸还在学校上课,待他放学后,会带他到吊唁现场祭奠大师。
士姑来佛光山新马寺今午开放吊唁,仪式上放着数种水果作为供品,让民众前来追思及缅怀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圆寂,新山佛友听闻后,一直在等待士姑来佛光山新马寺宣布开放吊唁时间,得知该寺于今午2时开放吊唁后,纷纷与其他佛友或家人结伴到寺中祭奠星云大师。
《中国报》记者于今午抵达吊唁地点时,发现已有数名佛友穿着素色衣服,静坐在里头,助念佛号;其中也有一些年轻佛友自备白色花束,将花束放在灵前,进行简单的祭奠后,起身离开。

留给新山最重要物品 新马寺
截至下午3时,陆续有佛友在新马寺祭奠星云法师,而一些来自印尼的佛友,刚好来到新山参与法会,也特地到场参与仪式。
国际佛光会马来西亚南马协会会长林培传受访时指出,他对星云大师最深刻的印象,是大师在《真诚的告白》中提到,将所有财产都留给大众、将一切都留在道场中。



他说,大师在新山留下的最重要的”物品”为新马寺,让佛友能在寺中学习佛法及做人的道理。
“大师在我眼中,是个很慈悲及友善的人。”他呼吁欲到现场吊唁的佛友,身穿”海清”或素色衣服前来。


星云法师多次访新山
星云法师曾多次到访新山,其中在佛光基金会大厦动土礼上,曾与新山数家媒体的记者有过一面之缘,最令一名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法师的华语,带有浓浓的客家口音,不易马上理解大师所言。
星云法师曾于2008年6月7日到新山参加佛光基金会大厦动土礼,当时各报记者趁采访之余,也趁机拍下“合照”留念。

其中一名不愿具名的记者受询时指出,在他的记者生涯中,曾采访星云大师数次,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佛光基金会大厦动土礼。
他说,虽然当时星云大师说的是华语,但是一些记者无法马上听懂和理解,“因为大师讲的是客家‘法’语,他是客家人,讲话具有客家音。”

星云法师为新山道场主持动土
星云法师与新山有缘,曾于2008年6月7日联同时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拿督斯里黄家泉、国际佛光会南马协会前会长沈永安等,为占地5英亩的佛光基金会新山道场奠基礼主持动土仪式。
该道场正是目前的新马寺所在位置,以环保概念为基础,集合现代化和文教化的建筑,而最为特别的4个新颖设计,包括一个专门收集雨水的水库、一座建造在屋顶的空中花园以及一道水墙。


星云法师当年在雨中向在场者开示时指出,水对于人们来说是生命的成长,也是未来的财富,而道场既是教育的场地,也是人们的加油站,更有如让人们购买智慧的百货市场。
法师指出,水库将会用以作日常之用,包括将存在水库的天然水资源用作洗衣、浇花等。至于空中花园则有助室内降温,配合自然采光,达到节约能源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