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再登台 信众雨中撑伞赏戏
报导:叶秀文
摄影:张来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12日讯)后疫情下,传统戏曲再登上戏台,戏班成员的热情不减,信众们更是在雨中撑伞观赏,不愿错过。

往年的柔佛古庙众神圣驾巡游盛会,各籍贯戏班应邀在行宫呈献酬神戏,前来行宫奉香的善信或者到访参观的民众,一般都会停下脚步观赏,甚至找椅子坐在台下,细细品味一出戏曲。

趁着前晚行宫举行晋香仪式,《中国报》记者走访行宫,虽然下起一阵大雨,仍可见不少善信和民众撑伞在戏台前逗留一段时间观赏酬神戏。

行宫的5个戏台,正上演着潮剧、闽剧、粤剧和琼剧,至于客家籍贯没有地方戏剧,则由新山客家公会安排娱兴表演。
其中,前来支持好友参演酬神戏的黄锦钦(54岁),是撑伞坐在戏棚下观赏戏曲的其中一人。

“我的好友是新山广肇会馆粤剧部成员,今年有幸参演酬神戏。”
黄锦钦热爱传统戏曲,她透露,因为从小经常观赏酬神戏的缘故,对传统戏曲颇有理解,去年应朋友邀约加入新山广肇会馆粤剧部,也将在今晚的众神夜游参演酬神戏。
本是福建人的她坦言,她的粤语不太灵通,但因为对学习传统戏曲抱持热忱,加上朋友的陪伴,而坚持到现在,一些基本手势也渐渐学上手。

她披露,曾想邀约好友加入粤剧部,可惜好友对传统戏曲兴致缺缺,或是因为各有事忙,时间难以配合。
老妇学粤剧数月 参与演出
高龄88岁的老妇,学习粤剧只有几个月,就参与演出,乐于学习的精神令人敬佩。

《中国报》记者在戏班后台,采访到一名参演酬神戏的妇女梁宝玉(88岁),询问下得知,她加入新山广肇会馆粤剧部只有几个月。
“我去年5月才加入,和朋友们一起学习粤剧。”
今年的柔佛古庙游神酬神戏,她也粉墨登场,演绎一角。
梁宝玉笑说,把粤剧视为一门兴趣,以此打发时间。
柔版:后疫情下各籍贯戏班行宫演出实况
再难,也要撑下去
传统戏曲面对时代变迁,再艰难,也要坚持走下去。
潮剧、闽剧、粤剧、琼剧等被统称为“大戏”的戏曲艺术,过去每逢传统节日,戏棚下总是坐满人潮,等待一出好的戏曲;随着时代演变,新兴娱乐盛行,让这一门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没落。

参与潮剧演绎长达47年的郭安娜(55岁),对于团员渐老、逝世和青黄不接,以及传统戏曲逐渐式微,感到无奈。
配合今年的柔佛古庙游神盛会,郭安娜应邀到“老玉堂潮剧团”演出酬神戏。
郭安娜目前也是新加坡一组潮剧团负责人,她坦言,要引进新血加入并不容易,但潮剧团终究是母亲辛苦撑起的一片天,再艰难,也要撑下去。
“凭着团员们对潮剧的浓厚兴趣,潮剧团还是可以走下去。”
传统戏曲少不了传统奏乐,她补充,面对剧团人手不足,她的一对儿女也学会弹奏扬琴,演出时可顶替奏乐的部分。
民众:还有支持者
民众吕先生(40岁)认为,懂得欣赏传统戏曲的民众渐少,大多是上了年纪,但相信有了这一些支持者,传统戏曲还是有一定的需求。

“我相信,传统戏曲还是能够坚持下去。”
吕先生于周五晚上带着香港籍妻子前来行宫观赏酬神戏,他透露,妻子喜欢观赏传统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