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乌达叶”开启“独门”供应链 男子闯出大企业

报导/摄影:刘福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麻坡17日讯)男子采摘“乌达叶”为生,竟然闯出一门大企业。
大家都知道麻坡的乌达闻名遐迩,也是麻坡独有的特产,不仅驰名远扬,更是麻坡美食界的“扛霸子”活招牌。
吃过乌达的人,相信对乌达烧烤时的芬香味念念不忘,但对乌达叶的由来却很陌生。
麻坡地区就有一名巫裔男子,专门采集“乌达叶”售卖,并因此而闯出一片天地。
(本报刘福来摄)

46岁的阿米尔早前为了养家糊口,采摘“乌达叶”为生,后来因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竟开创出自己的“独门”供应链。
目前,在麻坡地区由阿米尔供应的“乌达叶”就占了90%的市场,也即是“乌达叶”销售的大“BOSS”。
阿米尔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之前他原本受人雇用,为人打工,到麻河边采摘“乌达叶”,累积经验之后,就当起了供应商,就这样的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除了麻坡,他所供应的市场还包括居銮、士姑来、龙引、新加兰和新山。”

他说,“乌达叶”就是尼帕叶(Daun Nipah),一种生长在沼泽地植物的叶子,用它来包裹乌达烧烤特别香,因此而受到大量使用。
阿米尔说,在麻坡沿河地区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尼帕叶资源,而较青涩的适用于包裹乌达,比较硬和深色的则会用来制作亚答。
“一根尼帕叶基本可以切割成3至4片,一箩大约有1200至1400片,而包裹成乌达,基本必需用到两片。”
他说,目前他共有10名员工,分成两班在每天的两个退潮时段,深入沼泽作业,大约40分钟可以采集约30至40公斤的“乌达叶”,而一箩“乌达叶”大约可卖25至28令吉。


曾遇灵异事件
沼泽地处处充满危险,曾遇灵异事件。
阿米尔说,采集“乌达叶”基本都是个人作业,他们需要深入到及膝或及腰的沼泽深处,才能采集到所谓的尼巴叶。
“沼泽地里什么都有,尤其常常会遇到蛇、蜈蚣、鳄鱼、蜜蜂,而在无风酷热的环境下工作,一般不能持续太久,约一小时左右就必须撤离,否则会有中曙的危险。”
他说,到荒无人烟的沼泽地里工作必须遵守忌讳,不能胡乱讲话和随地小便,进沼泽前也必须向“地主”请示,表示自己只是“借入地方找吃”,希望工作顺顺利利。
他告诉记者,自己曾遭遇过两次无法解释的异象,即他独自一人走进周围都没人居住沼泽林,竟嗅到一股很浓的饭菜香,就好像有人在附近煮食;而另一次是有人不断叫喊他的名字,但他转个头望去,身后却什么也没有。
他说,因为对灵界彼此尊重,所以一直以来他们都相安无事。


传统乌达需尼帕叶
传统乌达制作需要大量天然的尼帕叶(Daun Nipah)。
麻坡著名的“阿珍乌达”业者魏成泰(41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指出,他们大约每两天需要补货一次,用量大约8至10箩,其中还必须扣除20%的损耗,例如破裂等的“乌达叶”。
他说,传统乌达制作必须采用尼帕叶,烧烤的乌达才会香,他曾试用过其他材料如油棕叶、香蕉叶,味道不香而且油棕叶还会出油。

以鱼肉泥与各种香料混合,放进尼帕叶包裹拿去蒸热或烘烤的乌达,味道香浓四溢,肉质鲜甜美味,其魅力不容忽视,更受到许多游客为之垂涎,不惜千里迢迢远道而来麻坡,只为了一尝它的美味。
单在麻坡的文打烟和贪食街,就有不少好口碑的乌达专卖店和摊位,且各有特色,掳获不少民众的芳心,留下深刻印象。
而麻坡乌达不只是麻坡美食界的代表,也是麻坡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