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19日讯)柔佛州早前发生大水灾,对人类和周遭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但不至于对野生动物造成严重影响。
专家学者指出,因为野生动物的本能会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以避免洪水。

马来西亚自然协会会长周国球认为,野生动物在雨季降临前不断往高处迁移,是危机意识的表现,或是水灾预警。
“野生动物本自具有危机意识,包括在雨季来临前,蚂蚁成群上树、野象老虎往高处迁徙,或是为了避开水患。”

英文《星报》昨日报导,周国球受访时指出,野象和老虎即便往高处迁移,也会限制自身行动,不会彼此越界,尽可能避免冲突,也只会在自身所在的地方觅食裹腹。
“比起宠物猫狗、家畜和家禽,野生动物本著独立求生的能力与危机意识,足以在水灾倖存,包括在2006年南马大水灾,野生动物溺毙的案例也仅占少数。”
沿河范围不应设经济活动
过度开发造成洪水氾滥成灾,专家建议在沿河地段50公尺以内,不应设有非法工厂,甚至农耕和畜牧养殖,以免自然生态遭侵害。
专家建议,在沿河地区周边地段,不应开发任何经济活动。
柔佛河流保育运动主席傅培育受访时指出,红树林作为无数鱼虾蟹蚌的栖息地,却遭遇柔佛州大水灾破坏,或影响鱼虾蟹蚌的繁殖,进而威胁渔民的生计。

“洪水掺杂著泥土流进河水,以致下游堆积泥沙,久而久之将会造成红树林枯死消亡。”
他指出,红树林需要耗时3年才能长成,即便重新栽种,帮助也不大。
他促请柔佛州政府重新栽种树林,以防沿河一带的泥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