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刘福来
(麻坡12日讯)传统木帘制作稳扎稳打,业者精益求精中求存。
在麻坡哈芝哈山路,有着这么一家老店,经营的是手工卷帘的编制工作。
由已故黄卿利传载下来的这项传统工艺,如今仅剩下其遗霜曾丽华(68岁)及儿子黄胤洺(36岁)继承该手艺。
这家老店名叫福利,流传迄今半个世纪,如今成为麻坡硕果仅存的传统木帘制作业者。
老店承载的不只是传统木帘制作技术,更是一代先辈们的智慧,看着师傅将一片片排列整齐的木条、竹条和藤条,利用铁丝、麻绳串连起来,编织出一卷一卷的卷帘。
继承已故父亲黄卿利衣钵的黄胤洺(36岁)接受《中国报》访问说,传统木帘制作从削木、编织、上色到凉干,耗时耗力,须要至少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他说,原本包括竹帘和藤帘都有的工艺,由于竹、藤村料越来越难找,如今只剩下木帘。
他指出,传统木帘编织的材质分为铁丝和麻绳,而麻绳的运用已普遍替代铁丝,且能够以半机械化的生产,虽有厂商利用鱼线来编织,但后者只能当装饰用途,因为鱼线容易受到热涨冷缩的作用断裂和松脱。
黄胤洺说,木帘编织基本还是以铁丝为主,虽然传统工艺的生产量和速度,比不上机械化来得多和快,但经由巧手制作的木帘耐用性高,一般可耐10年。
他指出,由于其他产品如帆布卷帘、百叶窗等的使用广,加上木帘早已退出潮流,使这种行业逐渐走向历史。
“为此,木帘制作不断在工艺上寻求突破和改变,与时并进迎合时代的需求,确保不会在洪流中被淘汰。”
(本报刘福来摄)
需用人手串连 无法机械量产
传统铁丝木帘,工序复杂无法机械量产。
黄胤洺说,截至目前,只有麻绳编织的木帘可以使用机械量产,但铁丝无法作到机械化,必需用人手一片一片的将它串连起来,非常耗时耗力。
他说,早期在他父亲的年代,那时还必需到土油栈的木锯场购买树桐回来,自己锯成木条后编织,后来木条的供应才普及起来。
他指出,木帘制作一般以实木为主,但不会使用红木和油木,因为木质沉重,不适合作卷帘。
他说,制作木帘的木材一般经过挑选,材质纹理精致好看,削片后宽度一般在1寸左右,长度最多为10尺,而每1尺至1尺半的距离,必须用铁丝串连起来。
木帘仍有市场价值
木帘虽面对帆布卷帘、百叶窗帘的竞争,但传统木帘仍存在其价值和市场。
黄胤洺说,木帘的使用受到时代洪流冲击,渐渐从历史舞台中退出。
“目前,一般为主题咖啡店、艺术馆、住家、传统商店、民宿使用。”
他说,木帘制作一般是按方尺计算,每方尺介于8至10令吉,并随着不同尺寸与油漆的要求,价格有所不同。
他指出,随着时代的洪流,加上这门手艺利润不高,这个家族行业未来恐怕会走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