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白宁馨
(昔加末24日讯)昔加末5令吉“关爱菜单计划”业者反应不热烈,县内只有3家饮食单位参与,但参与商家本著回馈社会和做慈善,协助有需要人士饱餐一顿。
根据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官网显示,参与“爱心菜单”计划的昔县饮食单位只有3家,一家小贩中心和2家巫裔饮食店,其中两家位于昔加末丽峰镇和焜明园,另一家在拉美士。
聚聚美食部落业者谢镇鸿(37岁)告诉《中国报》,该小贩中心响应政府的提倡,于2月21日推出爱心菜单,共3个摊档参与。
“共有3个摊档参与,其中一个是我的茶水档、佳友菜园鸡饭和珍姐板面。”
他指出,鸡饭档和板面档推出的是熟食和饮料套餐,鸡饭档于每逢週四售卖,板面档则每逢週六,时间是早上8时至早上11时,只限堂食。

谢镇鸿透露,其茶水档也在每天下午3时至下午5时,推出华夫饼和饮料的爱心菜单,华夫饼有5种口味,并且有5种饮料可选。
“该套餐的原价是逾6令吉,如今附一杯饮料只售5令吉。”
“虽然不符合该计划规定要有饭菜肉的条件,但我想藉此参与慈善,回馈社会。”
谢镇鸿坦言,如今百货涨价,爱心菜单没有盈利可赚,而且参与的小贩一向积极慈善事业,大家本著不亏损及回馈社会的心态参与该计划。
他透露,有些食材例如猪肉、麵粉价格大涨,负担很大成本,因此其他摊档小贩有心无力。

跑2个月后便冷却
谢镇鸿指出,在该计划推行以来,消费者的反映不热烈,大约两个月后便冷却下来。
“初期大家不了解爱心菜单计划,后来才慢慢热起来,但没有预期中的热烈。不过,我会继续该计划,直至没有需求为止”
他认为,可能是本地很多慈善团体长期进行分发爱心食物活动,使很多有需要人士获得帮助,以及爱心菜单缺乏宣传力度,因此该计划没获得理想反应。

另外,珍姐板面小贩陈秀妹(58岁)说,其爱心菜单是一碗清汤米粉,含鱼饼、肉碎和蔬菜,以及附一杯茶水档的饮料。
她坦言,此计划没有想像中获得热烈反应,她为此计划准备很多材料,不过每次售卖不超过10碗。
“我的招牌食物是板面,可能因此清汤米粉少人问津,一般常客是点此套餐。”
她说,该碗清汤米粉原价是7令吉左右,如今包括一杯饮料,才5令吉,分量没有减少,饮料又好喝,已超值。

30份鸡饭 卖不到10份
佳友菜园鸡饭小贩吕继耀(50岁)说,在爱心菜单计划下,他准备了30份鸡饭,如今反应变冷淡,从最高峰一天售卖20份,到现在售卖不超过10份。
“鸡饭包括一碗大黄油饭、烧鸡或白切鸡、黄瓜、汤类和茶水档的一杯饮料,能满足一般成年男子的食量。”

他指出,该分鸡饭原价是6令吉至7令吉左右,不含饮料,购买该套餐者多数是无业的乐龄人士,如发现食客属弱势群体,他会向他们推荐该套餐。
他说,他自去年7月回乡创业后,时常参与慈善活动,水灾期间也有人赞助其档口的鸡饭给有需要人士,因此他没有太在意该计划能否赚钱。
他认为,如今经济越来越低迷,影响了人们消费能力,才导致有关计划反应下滑。

RM5经济饭 8年没涨价
马来路边摊档早在8年前,就已推出5令吉含鸡肉的经济饭(Nasi Badget),不曾涨价,每天卖完55只鸡。
位于焜明园的路边摊档业者丽沙(53岁)说,她因怜悯贫困人士三餐不温饱,而开始经营5令吉经鸡饭的生意,秉持“食物、价格、服务和朋友”四个原则,收穫很多各族常客。

她透露,爱心菜单计划是朋友自告奋勇协助他们登记,其经济饭菜餚有鸡肉、蔬菜、Ulam和参巴,附送一杯玫瑰露水,该摊档售卖的椰浆饭、囉惹等等食物价格也在5令吉或以下。
“如今食材价格高涨,丈夫曾与我讨论是否调整食物价格,但想到那些没钱吃饭、B40群体和有多名孩子的家庭,便决定维持此价格。”
她说,她并没有仔细计算盈亏,不过每月都会有赚取盈利,採取薄利多销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