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蓝子鑫
摄影:张来星
★地点:士姑来百顺花园★
(新山6日讯)士姑来百顺花园另两座组屋,也出现安全隐忧,可能同样沦为危楼的命运。
士姑来百顺花园组屋区第四座组屋,约17年前出现塌楼危机后,已被列为危楼。

如今有关当局正在评估当地另外两座组屋,鉴定其安全性,是否同样被列为危楼。
百顺花园组屋近40年历史,当地共有4座组屋。
早年报导,该组屋区第四座组屋底层一个单位内的柱子,于2005年12月3日凌晨12时许突然断裂,引发塌楼危机。
当时的新山中区市议会(现为依斯干达布蒂里市政局)在4天后致函给64户业主,要求他们立即搬离该处,住户也漏夜搬离,较后被公共工程局列为危楼。

行动党士姑来区州议员玛丽娜日前在其官方面子书发文透露,随着当地的第四座组屋早已列为危楼,她已在柔佛州立法议会中,要求州政府评估第二座及第三座组屋。
她说,居民要求进行安全评估,有关当局于周三(3日)已经向她和依斯干达布蒂里市政局官员提呈有关建筑结构研究报告,至于完整报告预计于11月完成。
据了解,当地共有4座组屋,每座组屋为4层楼,正在评估的组屋为第二座及第三座,皆有48个单位。有关当局已前往视察及评估其中两座组屋,鉴定其安全性,目前仍在等待完整报告出炉。

地理位置优渥 单位抢手
百顺花园组屋区自1982年开始有居民入住,并随着周边地区蓬勃发展,交通及购物便利逐渐提升,地理位置优渥,因此成为居民多年来继续居住的原因之一。
但许多业主随后已搬迁至别处,将组屋单位出租给租户,也非常抢手 。如今继续居住的华裔业主也寥寥无几。

《中国报》记者走访时,一名不愿具名的居民委员会代表受访时透露,有关当局已于上个月27日前来视察及评估,并已在一些组屋角落做标记,目前仍在等待报告出炉。
他透露,该会也已向屋主及租户收集民意,同时将会召集所有业主,与有关当局会谈,但尚未确定日期。

“有些居民同意搬迁,但也有不同意,主要是一些居民没有其它房产,或是已经年迈。”
这名代表坦言,当地组屋确实面对年久失修,包括墙壁出现裂缝、建筑物钢骨外露等。

底楼单位内储物 没居住
有关当局于去年将第四座组屋清空,但据了解,仍有附近民众在底楼的单位内储物,唯并没有居住在内。
居民委员会代表透露,该座组屋的居民在搬迁后,有租户选择继续居住在内,但直至去年被驱赶,并开始断水断电。
“虽然目前已没人居住,但一些附近民众,会使用底楼单位储物,并在下午时分前来查看,晚上就会离开。”
据了解,当局已将第四座组屋的楼梯敲碎,避免再有人走到楼上居住。

邻里和谐 夫妇舍不得搬
嫁来本地的新加坡妇女,在当地生活大半人生,即便与丈夫拥有其它房屋,但已习惯在百顺花园组屋生活,包括交通便利等。
林氏夫妇(皆67岁)自1987年开始入住第二座组屋的底楼单位,他们皆坦言,若被列入危楼后须搬迁,即便不舍得也没办法。
林女士坦言,当地交通方便、邻里和谐,若真的要搬迁,会不舍得,即便自己有其它房屋,也已习惯住在这里。
“最好是‘一屋换一屋’,但搬家非常麻烦,还得重新装修,还要想到当地的交通便利,考虑的方面很多。”

林先生则认为,当局应先拆除第四座组屋,然后进行发展,或重建地势更高的组屋,避免淹水。
“分层地契到现在都没有,要卖也很难且不值钱;在搬走后,须妥善处理后续工作,如收拾、赔偿等。”

无力搬 长者盼住下去
“不要搬最好……”
已82岁高龄的萧女士受访时坦言,由于年纪大,也没体力搬家,因希望能继续住在组屋单位。
“对这里有感情,从1985年搬来至今38年,当时花了约1万1000令吉装修 ,包括装壁橱、打地砖等,一来是不舍得,二来是搬家麻烦。”
她坦言喜欢组屋单位的房间很宽阔,也喜欢当地的便利性,早前走几步就能到士姑来八星广场内的宜康省超市购物。
她说,如今3名儿女各有家庭,即便孩子叫她搬过去和他们一起住,她也没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