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社团

写生

峇株巴辖都市写生组织

文 文 文

8岁至81岁一起写生 画出快乐

峇株巴辖都市写生成员在“龙马艺荟”苗冬青师生展现场进行聚画写生,大家开心展示各自的作品,最后排左起郭柔莹、黄慧钰及郑志美。

报导:沈俊荣

(峇株巴辖13日讯)不必精通绘画,也无须讲究技巧,一群画友不分年龄、种族及职业,每周三在一起“聚画”,当中有瑜伽老师、学生、家庭主妇、退休教师、画室老师、插画师、设计师等,年龄从8岁至81岁都有。

2016年创立至今已有7年的(Urban Sketchers),由维也纳艺术学院院长郭柔莹成为发起人(Chapter Founder),从最早期只有4名成员,如今已增加至逾30名成员。

峇株巴辖“都市写生”画友今年5月底举办年度画展,不忘捐献1200令吉给石城华扬扶轮社,由郭柔莹(右)移交给黄志豪。

峇株巴辖都市画友,固定在每周三进行“聚画”活动,聚画地点包括老街、咖啡厅、酒店、巴刹、纪念馆、旅游景点、神庙、公园、海边等,大家一到现场就先观察情况,再随意找地方坐下,各自拿出画笔进行现场

郭柔莹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峇株巴辖都市最早期的画友包括美术老师郑志美、家庭主妇黄慧钰及退休的华仁中学图书馆主任江素珍老师(81岁)等,如今参与的画友不断增加。


画友们随意坐在画展现场,各自拿起手中的画笔,进行每周三的聚画写生活动。

她说,每周三地点主要都在峇株巴辖,而且考虑到一些乐龄画友行动不便,因此会优先选择方便他们进出的地点。

“我们也到过马六甲进行活动,并曾在疫情前带领画友到台中、越南河内及古晋参加都市国际年会。”

画友们在“龙马艺荟”苗冬青师生展完成现场写生活动后,把作品集体展示出来。

她说,画友通常都有各自的一本画册,他们会直接在画册上作画,而每年一次的年度画展,大家就把画册直接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一年以来创作的作品。

从2017年开始,为画友举办年度画展,唯在疫情期间被迫停办,直到今年5月26日至28日复办第5届年度画展,画友们当时还节约1200令吉捐献给石城华扬扶轮社,作为癌症关怀基金。

刘鈊洁临摹宁静的工笔画作品,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画作。

自闭症女生绘出精彩 刘鈊洁克服自闭症

20岁女生自3岁就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但在参加“都市”活动后,每周三的聚画让她不再惧怕与人交流,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这名画友刘鈊洁(Reena)起先到郭柔莹的绘画班上课,并跟着郭柔莹参与每周三的活动,如今已累积许多精彩画作,并刚从7月21日开始举办一场无限期的迷你个展,而且展出的作品已卖出7幅。

郭柔莹说,Reena可能对透视没有感觉,但她擅长观察细节,能专注完成手上的作品。

“她富有想象力,又不失纯真,最近刚庆祝20岁生日,因此我决定为她办迷你个展,与大家分享她的作品。”

最近在华仁中学中镜楼艺文厅举行的“龙马艺荟”苗冬青师生展,Reena也在现场,并临摹多幅参展作品,赢得参展画家苗冬青老师及宁静的赞赏。

周月芳临摹苗冬青老师的鹰画创作的写生作品惟妙惟肖。

“停笔”50年  70岁重拾画笔

70岁的瑜伽老师周月芳,重拾画笔参与每周三的聚画活动,还带动自己的丈夫、家人及瑜伽学员逾20人一起投入现场行列。

周月芳告诉《中国报》,绘画是她小时候的兴趣,约12岁时就喜欢用木彩画人像,后来“停笔”超过50年,直到去年9月参与峇株巴辖都市活动,才重拾画笔。

周月芳1981年开始教瑜伽,迄今已有42年经验。她目前每周三风雨不改参与聚画,连丈夫谢德鑫(75岁,退休人士)也受影响,加入行列。

周月芳迄今已创作逾百幅作品,未来计划出版一个属于个人专辑的画册。

依兹琳(左起)及许达亚临摹文航的油画作品,赢得文航的赞赏。

友族也参与

友族同胞也参与“都市”活动,并从每周三的聚画活动,增进与华裔画友的交流。

峇株巴辖“都市”活动其中名友族画友,分别是许达亚(23岁,烘培师)及依兹琳(27岁,咖啡馆管理人员),她们自今年5月开始参与活动,也开始认识来自不同阶层的画友。

她们异口同声认为,每周三的聚画活动很有意义,除了可以到不同的地方聚会,欣赏美丽的风景及观察现场的人事物,每次作画时也能得到郭柔莹及郑志美老师的提点。

许达亚本身是峇株巴辖爱群一校毕业生,懂得说华语,她在中学时就喜欢画画,如今通过每周三的聚画,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画册,感觉很有成就感。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写生

峇株巴辖都市写生组织

相关文章

为古来火车站留最后倩影 20画家集体写生

半岛南区唯一站点 百名画家麻坡写生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