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推出了不少补贴物品,惟真正受惠者,到底是本地人,还是外籍人士?
社交媒体早前流传一段视频,可见数名外籍男子向民众兜售补贴食用油,视频疯传后,立即引起了柔州内贸局及警方的注意,并针对此事展开调查。
执法当局调查显示,本地供应商将这些补贴食用油,批发给这些违法的外籍人士,后者将食油重新装罐包装后,将原本5令吉不到的食用油,以20令吉至30令吉卖出。
原本应该是照顾本地人的补贴食用油,最后却成为了外籍人士的牟利工具。
除此之外,早前一段在社交媒体上广传的视频,也可看见一群外籍人士,在超市中抢购一公斤包装的补贴食用油,即使有本地人在场制止,但这些外籍人士仗着人多势众,为所欲为。
是人都要吃饭,外籍人士也不例外,若他们要购买后自用,笔者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但外籍人士不应该在大量购买后,从中牟利。
对此,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副部长傅芝雅曾指出,政府将计划落实针对性补贴,笔者对此无任欢迎。
笔者认为,在计划实施前,执法机构还需时刻监督市场上的情况,以及针对违规者采取行动,特别是严惩那些将补贴食油售卖给外籍人士的供应商,以确保本地民众的利益。
同时,民众也应成为执法当局的眼线,积极向执法当局投报,打击此类违规的贩卖补贴食油活动。
——新山办事处记者郭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