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沈俊荣
地点:峇株绿禾园
(峇株巴辖27日讯)野猴繁衍成群,在住宅区“横行霸道”侵扰民宅,尤其最爱“美猴照镜”,把轿车侧视镜拆毁,更喜欢翻找垃圾、在车顶大小便、潜入屋内偷水果、抱走小狗、在树上演“活春宫”,花样百出,令居民苦不堪言!
面对野猴侵扰的住宅区是峇株巴辖绿禾园,该住宅区第12路至第16路尾端,靠近丛林旁的双层排屋居民,普遍面临“猴猴危机”困扰。
成群的野猴几乎每天都会从栖息的树林出动,在晨昏时段到各住宅前的垃圾桶翻找食物,再跳上居民的车子及屋顶找“乐子”,甚至在“相连”的楼上阳台追赶跑跳,把快乐建立在居民的痛苦上。
(本报沈俊荣摄+受访者提供)

绿禾园第13路居民黄颍仑(28岁,场地布置业者)告诉《中国报》,自2017年搬到绿禾园的角头间双层排屋已有6年,但自去年开始,就有野猴到垃圾桶翻找垃圾,今年更变本加厉,连猴妈妈也“拖儿带女”,一家大小出来觅食。
“以往野猴只在特定时段出没,尤其是垃圾车到该区清理垃圾的星期一及四,野猴会抢先在垃圾车到来前,到堆满垃圾的垃圾桶翻找食物,把垃圾扯落满地,不然就把沾满屎尿的纸尿片及塑料袋拖上阳台把玩。”
为了防止野猴打开垃圾桶,当地居民试过在垃圾桶盖压砖块或重物、绑铁链或摩哆车绳、用铁线勾着桶盖,但都无济于事,“聪明”的野猴总有办法“见招拆招”。
他说,现在野猴都是天天出动,甚至有“预感”垃圾车几点会到,如果垃圾车是在早上8时至9时抵达,猴哥猴姐就会抢先在清晨6时至7时先来“清理”垃圾。
他指出,有时会看到猴子在树上演“活春宫”,而近来抱小猴出来的母猴似乎越来越“年轻”。

第14路住户林贵梅透露,第13路一名住户养的小狗上周还被猴子抱走,所幸后来到旁边树林找回小狗。

频拆毁汽车侧视镜
野猴对汽车侧视镜(side mirror)“情有独钟”,有一户居民的同一辆车,自今年中旬至今,已连续5次被猴子拆毁侧视镜!

绿禾园第14路居民洪秀玉(70岁,退休老师)说,她搬来绿禾园6年,今年面对野猴变本加厉的侵扰,除了汽车侧视镜被拆,车牌也被猴子强行拆除,丢到对面邻居家。
她追述,汽车侧视镜首次不翼而飞时,她以为是被人“恶作剧”,相隔一两星期后,侧视镜再次“不见”,刚好媳妇在WhatsApp群组得知其他居民经历,她才惊觉这是猴子干的“好事”。



“野猴也在屋外墙壁留下许多脚印,令人烦不胜烦。上个月我尝试在篱笆门左右两旁各安置一面镜子,想让猴子’自己吓自己’,但镜子近日也被猴子拿来玩。”
其对面邻居林贵梅(68岁,家庭主妇)说,家中有3辆车的侧视镜、车牌、雨刷片“中招”,猴子甚至潜入楼下厨房偷鸡蛋、面包、水果,包括屋前天公座的水果也照偷不误。
“面包装入容器如果关不紧,也会被猴子偷走,猴子也试过抱走整罐薯片去楼上大快朵颐。”

保护侧视镜 也难逃被拆
为了防止汽车侧视镜被野猴拆除,绿禾园居民绞尽脑汁、各出奇招,有人用强力胶粘紧镜片,有人用布料甚至铁丝网,把侧视镜“包裹”起来,但侧视镜被拆毁的事故不曾停止过!
第13路居民黄颍仑家里,今年内就有4辆车“中招”,被破坏的左右侧视镜多达10多片,而更换一个侧视镜需要170令吉左右。
他说,有一户邻居的汽车侧视镜,连电线也被猴子扯断,结果花了1700令吉更换一对侧视镜,让邻居心痛不已。
据悉,遭殃的不只汽车侧视镜,猴子看到摩哆或电动脚车的侧视镜,也一样照拆不误。
黄颍仑家中的抽水机零件也被猴子破坏,花了逾千令吉维修,最近连屋瓦也被猴子爬上屋顶“搞搞震”,造成房间漏水。
至少百多只 50户受侵扰
居民估计,栖息在绿禾园附近树林的野猴至少百多只,且数量不断增加,而当地约有50间住宅面对野猴侵扰。

绿禾园第14路居民林英杰(55岁,商人)说,野猴住在绿禾园旁的树林,有几棵大树是野猴栖息处,由于繁衍迅速,目前估计数量已超过100只。
他说,目前受野猴侵扰的,主要是靠近树林处第12路至第16路尾端的住宅,若以5条路段两排各5间来估算,相信至少50间住宅受野猴问题影响。
“第14路居民曾集资请人清理一些树木,但野猴繁殖速度太快,每天仍可看到许多母猴抱着小猴出来觅食,数量有增无减。”
林英杰在绿禾园住了5年,刚入住时附近树林只见几只野猴,但随着猴子不断增加,他半年前在住家围墙上装置铁钉,但野猴竟懂得脚踏空隙处,避开铁钉爬入屋内,甚至抱着小猴的母猴也能穿过大门门缝,入屋偷水果。


订制捕猴笼 不见效
发展商体恤居民面临猴患困扰,花费逾2000令吉订制捕猴笼,置放在绿禾园第12路,但除了11月初有6只猴子入笼,相隔1周又有一对野猴母子落网,大部分猴子似乎已有所防备。
林英杰感谢发展商自费订制捕猴笼,但他发现野猴似乎不容易“上当”,且捕猴笼中间的圆筒不够高,让入笼的野猴有逃脱的机会。

“我每周会添加水果在笼里,我发现野猴最爱熟透的木瓜及香蕉,但水果没集中丢在圆筒中间,野猴会从笼外用手直接拿来吃,根本不会上当。 ”
他希望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能积极协助绿禾园居民解决猴患,毕竟该局官员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才能。
“官员不可能要等到野猴伤到人才采取行动吧?”

颜碧贞:探讨提高捕猴笼效用
行动党帆加兰区州议员颜碧贞说,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及国家公园局拨款额有限,该局一般都会要求面对猴患的社区居民集资订制捕猴笼。
她告诉《中国报》,在10月召开的峇县发展行动理事会议,她已反映绿禾园猴患问题,下次会议将再要求野生动物保护局官员与居民会面交流,并探讨如何提高捕猴笼效用,或研究看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解决猴患。

她说,如果情况需要,她愿意拨款为绿禾园居民添置多一个捕猴笼。
她指出,锦香花园居民之前也自费装置捕猴笼,并捕获不少野猴,但当地居民有在捕猴笼的圆筒处涂抹“黑油膏”,让入笼的猴子不易逃脱。
“野生动物保护局有提供捕猴笼的制作标格,标准尺寸是正方形(边长150公分),高度是180公分,圆筒长度是60公分,直径也是60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