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Hot视频

壁画

蔡文涛

黄炣卿

文 文 文

亚罗拉壁画“老人与小孩” 呼唤游子常回家

蔡文涛将人文特色及情感植入壁画中,希望引起当地人的共鸣。

(昔加末9日讯)小镇上许多年轻人往外打拼,老人与小孩留守家乡,昔加末亚罗拉出现“老人与小孩”,正反映隔代的不协调,呼吁游子常回乡看看家人和家乡。

这幅绘在亚罗拉新村巴刹旁茶室,一个面积约22尺宽和11尺高墙上,在行动党利民达区州议员赞助及协助取得昔加末市议会的批准。

来自居銮新邦令金的人文艺术画家于大前天正式绘画

在黄炣卿的支持及协助下,“老人与小孩”壁画作画工作开始进行,左2起为蔡文涛和郑添枝。

昨日受访时指出,他于5月在昔加末一间神庙画时,与昔加末艺术爱好者郑添枝相见甚欢,后来在巴刹喝茶,他见到一名拄拐杖长者带孙来喝茶,便告诉郑添枝关于“老人与小孩”的题材。

“我心中有这样的题材,可是画是一种缘分,虽然彼咯、巴罗、玉射等乡村都面对人口外流,但我找不到一个地方让这幅落成。”


他说,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从巴刹开始,他发现昔加末的巴刹很有人情味,就连家乡新邦令金都没有的现象。

蔡文涛讲述年轻人口外流,各乡村老人小孩留在乡下现象,希望民间与政府行动做出改变。

亚罗拉巴刹从早上到下午都有“人气”,想把画在这里,与巴刹情景融合,把变成生活一部分。

中的老人抱着小孩,小孩不能随意跑动,表情无奈;坐在对面的小孩看手机,而不擅长科技的老人看报纸消磨时间,显示了隔代关系的不协调和微妙,然而这个情况是逼不得已。”

“现在年轻人为了谋生离开家乡,小孩留给长者照顾,所以在乡下我们很容易看到老人带着小孩。”

每天早上7时至下午4时绘画,预计需时3个星期完工。

画中阅读报纸的长者和玩手机的小孩,显示隔代关系的格格不入。

凸显小镇多小孩没青年

在画中也增加更多小孩,凸显小镇有很多小孩却不见青壮年,形成强烈对比;他也依据墙壁上的窗口,计划把墙旧板屋和珠帘,使画面更落寞、孤独和沧桑。

他说,一些当地长者都告诉他,作为昔加末市中心的亚罗拉新村已变成“老人与小孩”,更何况是丁能、彼咯地区。

他指出,画中人物都是当地村民。

绘在昔加末亚罗拉新村巴刹旁茶室的“老人与小孩”壁画已初步成形,预料耗时3周完成壁画。

他说,新村有很多可以展现的人文价值,如果本地人都不认同自己的家乡,要如何对外推广?

他感谢在短时间内协助得到市议会的批准,也不干涉作画内容,让他觉得画这幅很值得且有意义。

他也希望趁着农历新年到来,拍摄该制成电子海报和明信片,写上“回乡看看家人和家乡”,感动游子回来,保留家乡的温度。

“老人与小孩”壁画与昔加末亚罗拉巴刹环境相融合,毫无违和感。

构思乡情浓

行动党利民达区州议员指出,“老人与小孩”构思含浓厚乡情,很适合绘在昔加末,于是她立刻赞助使工作尽快展开。

显示留守老人和小孩有很多无奈和辛酸,我喜欢这幅画,所以希望尽快落实。拉美士国会议员服务中心也与我联系,有意找合作。”

她指出,有人说很少有人推广手工艺品,以及平台展现手作人的心血,不过她相信艺术也会有出头天。

她说,其服务中心将在农历新年办文化街,欢迎有兴趣的民众来摆摊展现大大小小的艺术作品。

“老人与小孩”壁画的构思初稿。

“家乡变他乡” 值得深思

认为,“家乡变他乡”的问题值得深思,不少游子很少回乡,他希望借此感动外地游子,这里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偶尔要回家关心家人、亲友和家乡发展。

“虽然这幅在昔加末,却反映国内乡村都面对同样问题,政府和民间必须做出行动和思考,创造经济机会,缓和人口外流的现象。”

郑添枝认为,昔加末县缺乏能触动人心的,直至他在红毛丹园神庙外遇见并和聊起,是有知名度的人文画家,希望将这个品牌带来昔加末。

他希望从巴刹做起,再延伸到其他地方,如果民间发动艺术工作,就能长久执行,但是单靠本地人做会很困难,希望游子将各自所长带回家乡,让家乡活起来。


(本报白宁馨摄)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壁画

蔡文涛

黄炣卿

相关文章

小巷增2新壁画 巴罗增添艺术气息

新山市中心添艺术气息 怡泰兴街迎3新壁画

昔双轨电动火车 料第二季度运作

比赛作品各显特色 壁画让令金“活起来”

马来传统乐器跃上墙 陈旭年街 增 壁画

商企愿推动双层观光巴士 黄炣卿:探讨阶段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