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专題

三轮车

展览馆

文 文 文

自发收集历史资料宝物 三轮车迷 设展览馆

阿都苏基(右起)、阿末莱米及尤诺斯耗时逾一年,成立三轮车展览馆,希望能把麻坡三轮车的历史文物保存下来。

报导/摄影:刘美娇

(麻坡12日讯)爱好者一趟国家博物院之行,惊讶发现展览区不见麻坡的身影,于是自行发动收集这个属于王城重要文化资产的历史资料及宝物。

麻坡创办人阿都苏基(43岁)与数名爱好者,因对骑的兴趣而经常相约骑行和交流。

阿都苏基接受《中国报》访问时指出,一次从网上读到国家博物院也有展览麻坡,特意前往参观,却没有看见麻坡

他担心麻坡的历史会像牛车那样,被后人所淡忘,而萌生设立小,展览珍贵的古代,也记载的历史和故事。


经过一年四处寻找询问,阿都苏基与该馆管理员阿末莱米及尤诺斯总共找到了12辆古董,包括8辆载客,及供作载货及经营饮食生意的, 各占两辆。

麻坡的三轮车前方标志为“花朵”形状。
展览馆内一台非常珍贵及富有历史价值的载货三轮车。

他们也向的前主人,了解每辆的历史和故事,并准备一一记录起来,准备与志趣相投的人士分享。

他指出,麻坡的特别之处,在于车上的“花朵”形状标志。

他说,一些州属如马六甲、槟城及登嘉楼仍可见到影踪,但麻坡这座曾经来车往的城市,如今已难见到了。

他希望曾为麻坡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及实物,能够被保留下来,于是腾出住家的客厅,改造为,摆放多辆传统与相关照片和零件等,还有 古董脚车、碗碟与灯饰等,并开放给有兴趣者参观。

古董三轮车上贴有中国上海制造的商标。
喜爱三轮车的屋主腾出住家空间,改造为三轮车展览馆。

新生代没见过三轮骑

阿都苏基指出,每当骑行时,总会吸引众人眼光,尤其新生代,有者甚至不知道这个代步工具。

他与同伴乐于受邀踩着到学校表演,只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曾经在麻坡早期社会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

除了收集传统,他也去会见尚健在的老夫或后裔,向他们了解麻坡的历史。

“我将会继续寻找更多的相关历史,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个曾在麻坡扮演重要角色的交通工具。”

小贩使用做生意用途的三轮车。
古董三轮车经过装饰后,美轮美奂。

麻坡50年代盛行

阿都苏基指出,在1950年开始在麻坡盛行,早更早之前也可见影踪。

他透露,据前辈的分享,麻坡在1950年间,处处可见,各民族的夫在麻河两岸码头守候,待轮船抵达时接载客人前往目的地,如巴刹或市区商店等 。

他说,当年每搭一次数十仙,而大部分夫以每日一令吉向经营者租借,以维持生计。

他指出,内一辆载货的建造日期为1935年,历史极为悠久。

他提到,一名前辈提及,除了市区码头,早期的夫也聚集在武吉德烈一带的码头,希望日后能收集到更多珍贵资料,全部记载起来。

老伯伯载送上学

阿末莱米(40岁)指出,上小学初期的他是由一名老伯伯载送。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当时家里没有能力购买脚车,而一个月十多令吉的收费,是父亲所能承担,为此拥有坐上放学的回忆。

他希望这个,除了能让新一代认识,也让一些人重温儿时回忆。

他说,该是由热爱爱好者组成,希望她日后可以成为游客的观光点,为麻坡旅游出一份力。

该位于巴力阿马的,更是期待有更多爱好者或拥有者,前来分享更多的历史资料。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三轮车

展览馆

相关文章

推着彩色三轮车 养活一家九口 百岁杂货郎安详过世

摩哆改装成“三轮车” 外劳无照收烂铁被抓

柔苏丹 政治人物都喜爱 创意木屐 牛皮帽 掀潮流

踩近半世纪见证行业兴衰 踩 三轮车,我的骄傲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