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4日讯)大马消防与拯救局总监拿督诺希山说,消拯局每天在全国各地接获逾300通关于火灾及拯救任务的求救电话。
他说,消拯员的任务包括拯救受困在树上的猫、扑灭住家火灾,以及涉及海陆空的拯救任务。
诺希山配合国际消拯员日,接受《星报》专访时说,今年受艾尔尼诺(El Nino)现象影响,草丛及森林火灾增加,公众受促提高警惕,勿在户外进行焚烧活动 。
“在北马,以往有焚化稻秆的习惯,但随着人们把稻秆用作生禽的饲料,这样的焚烧活动已减少。”
他说,全国有652个火灾热点及5648个水灾热点,但气候变化造成水灾也在一些非传统地区发生,像三合港以往并非水灾黑区,但最近一轮的水灾,该区却严重受影响 。

“吉兰丹、登嘉楼及彭亨州居民受水灾影响,他们已习以为常,但当水灾发生在非传统地区,却会引起当地人的恐慌及混乱,如2021年水灾,意外地袭击莎阿南及雪邦22 个地区。”
他指出,该局已派送官员到海外如中国参与研讨会,以学习如何进行5万至10万人的大型疏散工作。
他披露,去年在雪州及砂拉越发生的两起大型火灾,造成5亿令吉的损失。 在这之前,柔佛边佳兰炼油厂的火灾也造成庞大损失,该局正采取两项措施,希望能减少火灾宗数及损失情况。
“第一是通过立法,希望在2026年确保8900栋高风险建筑物能有一名消防安全经理,而这名经理须由消拯局训练及认证,并作为我们的耳目。
“第二是设立目标,确保今年内完成全国1万7000个建筑物的执法检查工作。”

大马拥高风险建筑物
大马是全球10个拥有超高风险建筑物(意即高度超过150公尺或50层楼)的国家之一。
诺希山说,目前国内6座超高风险的高楼建筑物,分别是吉隆坡塔、国油双塔楼(KLCC) 、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RX)、默迪卡118大楼、马电讯大厦、 四季酒店及度假村。
“为此,我们建议设立‘超高建筑物’(Super tall)理事会拟定准则监管这些建筑物,我们希望在今年6月召开首次会议。”
他说,虽然火灾时建议走楼梯逃生,但当一座50层楼高的建筑物发生火灾,就须有一名受训的升降机操作员,负责引导受困者从高处逃生,但不是降到最底层 ,而是在中间一个集中点。

每年4万人 申请成为救火英雄
诺希山说,在冠病疫情期间,申请人数甚至增加至12万份。
“目前我们有1万3265名消拯员,空缺只有1483个。申请者踊跃说明民众对消拯局服务的信任。”
他透露,全国目前共有337间消拯局,包括4间新开设的。 去年该局获得10亿5000万令吉作为营运开销,1亿1120万令吉作为发展用途。
“我们目前的平均召达时间(response time)为9分钟30秒,我们将藉由新科技在交通繁忙时间找到最快的行驶路径,以提升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