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狮城焦点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文 文 文

狮城焦点|陈淮沁:急性心梗死亡占三分一 抓紧“黄金3小时”就医

(新加坡27日讯)心脏中心高级顾问医生陈淮沁教授指出,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是由心脏病和中风引起,而将近一半病患没有在“黄金三小时”就医 ,每延误就医一小时,死亡率就会相对增加10%。

教授前晚配合新书《临床心得:心脏病防治新知三集》,参与了城市阅读节“三十载与冠心病斗争之路”讲座时,透露上述数据。

他也说道,新加坡每天平均有34人心脏病发作,有40%病患在没入院前就已逝世。

《新明日报》报导,根据国大医院调查,只有55%心脏病患者是在3小时内入院求医,近乎一半是超过“黄金三小时”才接受治疗。

陈淮沁说,再灌注疗法是心脏病和心梗突发时的最佳疗法。 临床经验显示,支架介入术的血管开通率达95%,并能把死亡率减至10%以下,但手术需要及时进行才有效,尤其是在病发的“黄金三小时”。


陈淮沁也在讲座上呼吁高风险人群及家属,病人出现心脏病症状后应当即拨打“995”呼叫紧急救护车,不要自己开车或是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这样可更快得到救治。

“一旦确认是急性心梗,可先远程通知医疗团队,在病人入院前就准备就绪,争分夺秒为病人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陈淮沁自2009年起就倡导以更有效的程序,协助新国医院缩短“就诊到球囊扩张”(doorto balloon)时间,如今国大医院的“就诊到球囊扩张”达42分钟,比世界 卫生组织建议的90分钟要迅速许多。

每年3000起病例

新加坡每年有3000起医院外心脏骤停病例,七成是发生在家里,少过一半有目击者施予心肺复苏法(CPR)。

陈淮沁说,正确和及时的CPR能够恢复病人30%的心脏血流量,短时间内足够维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存活。 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就会因此丢命。 因此,心脏骤停的五分钟黄金时间内,及时对病人进行CPR和体外除颤器(AED)施救至关重要。

陈淮沁指出,新国数据显示,该国每年会发生3000起心脏骤停,平均每天就有5至10起。 其中70%心脏骤停发生在家里,20%则在公共场所。

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脏骤停者当中,近90%发生时有目击者,相较之下在家里发生的,只有少过一半有目击者。 因此,心脏骤停发生时,在公共场所获心肺复苏的几率大约是在家里的三倍(60%),生存率更高了20%。

新书售50新元

配合“第二届城市阅读节”,陈淮沁周六正式发布新书《临床心得:心脏病防治新知三集》,收录过去刊登在联合早报《乐活·医生执笔》专栏的文章。

新书每本售卖50元,所得将全数捐给新加坡心脏基金,希望能在邻里设立更多康复中心,并鼓励公众积极预防心脏疾病。

从医36年以来,陈淮沁积极推动新加坡心脏介入科的发展,同时也努力提升公众对心脏及相关疾病的认识与预防,并于2023年再次获颁卫生部国家卓越临床医生奖。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新加坡国立大学

相关文章

上半年接8起性相关不当行为投诉 新国国大开除一学生

QS世界大学排名 新加坡国大首跻身10强

百物起价 NUS学生每月多花50元

新国立大学师生访銮中交流

骑电板车载女同学出意外 国大男生被判缓刑

涉性相关不当行为 国大解雇副教授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