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人头条|狮城搭公交付车资 现误区 越堤族用实体卡“避坑”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柔佛人头条|狮城搭公交付车资 现误区 越堤族用实体卡“避坑”

    在电子化时代,有过半新加坡人使用电子钱包缴付车资,但也有人坚持使用实体卡。

    报导:吴菊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14日讯)在新加坡使用电子钱包乘搭公共交通出现付费误区,不过一些在新加坡工作的本地籍越堤族和新加坡永久居民,会使用实体卡缴付车资并获知必须用同一模式缴付,已经“避坑”。

    也有部分受访的本地籍越堤族和新加坡永久居民说,由于有工厂巴士接载或自行开车,他们鲜少乘搭公共交通,所以并未遇到被多收费的问题。

    何敏霞:使用实体卡。

    在新加坡担任教师的越堤族何敏霞(43岁)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今年1月她在新加坡使用“新易通”(SimplyGo EZ-Link)卡服务时,因无法检查卡内余额,导致出现常常“欠钱”的情况。

    “加值时才发现,原来卡的额度已经不够超支了,更讨厌的是,加值后就去搭地铁就没问题,可以直接刷卡进站。但是加值后,直接去搭巴士就不能搭了,必会显示’请使用其他卡付费’。”

    她坦言,只有遇到这种情况,才逼不得已才从钱包里拿出信用卡来付费。

    民众申诉新易通卡无法实时显示卡片的余额和扣款,继续沿用旧版本的“成人易通卡”。

    她透露,之前也是使用信用卡缴付车资,但用着用着就不喜欢了,她还是会区分不同卡所扮演的功能,例如车资卡是用来乘坐公共交,平时购买东西则会使用信用卡。

    “我不太喜欢使用信用卡付车资,因为每次都使用的话,每个月账单就会显示很多,列得长长,看了都烦。”

    她补充,目前已经用回旧版本的“成人易通卡”,且地铁站也有张贴告示提醒乘客,使用同一付费模式缴付车资。

    根据新加坡的中文新媒体平台“红蚂蚁”报导,市场调查公司Milieu Insight之前进行一项调查,询问1500名年满18岁的新加坡人使用手机应用和数码服务的习惯。结果发现57%的受访者通勤时,以电子钱包或相关应用付车资,但用户没想到藏着一个付费误区,就是同一趟行程的各个路段使用不同的付款模式,会造成个别收费的情况。

    一些越堤族选择用回旧版本的“成人易通卡”。

    越堤族:用实体卡缴车资
    担心信用卡被盗用

    在新加坡任职行政人员的越堤族吴丽敏(42岁)因担心信用卡被盗用,所以向来使用实体卡缴付车资。

    她向《中国报》说,只是偶尔会使用智能手表内的Apple Pay或信用卡缴付车资。

    她认为,如果使用的电子设备是绑定同一家银行,银行系统就应该同步,而非视为不同的交易。

    尽管如此,她未曾遭遇过在新加坡搭乘公共交通时车资被多收费的情况。

    蓝子鑫:有张贴通告。

    另外,在新加坡任职社媒执行员的越堤族蓝子鑫(29岁)说,他在新加坡乘坐公共交通时一向使用实体卡付车资。

    他说,新加坡地铁站就有张贴告示提醒乘客,必须统一使用同一电子设备或车资卡缴付车资,所以他并未被多收费。

    不同电子设备付费出状况

    根据报导,在新加坡当使用不同的电子产品支付同一个公共交通趟次的车资时,就会出现这个状况,不论设备是否连接至同一张信用卡。

    因此,尽管实体信用卡,或连接至信用卡的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或智能手表,都可用来支付车资,在同一趟行程的各个路段使用不同的付款模式,会造成个别收费的情况。

    简单来说,该读者反映的这个“误区”,就是上下公共交通时使用不一样的电子设备所致。

    日前,一名读者投函新加坡《海峡时报》申诉,他今年1月下载新易通应用,方便查看每次乘搭公交时的车资。

    不过,他某次发觉其中3周的出行开销,用来付车资的信用卡被多收费,是最高车资(maximum fare)的两倍甚至三倍。

    他非常惊讶,多年来使用信用卡付车资都没察觉,但事后终于找出原因。

    在新加坡工作并搭乘公共交通的马来西亚籍越堤族,还是常使用实体卡付车资方式。
    调查发现,新加坡57%的乘客通勤时,以电子钱包或相关应用付车资。 (取自新加坡《海峡时报》)

    不同设备各独立数码标识

    有网民解析说,假设乘客拥有一张银行卡,而这张卡也被存入智能手机和手表里的电子钱包,即使连接至同一个银行账号,也是分开操作的。

    如果同一张卡在不同的设备上使用,每个设备都会为这张卡生成独立的数码标识(digital card number)。

    也就是说,如果上车时使用一个设备,下车时又使用另一个设备,或改用实体卡,将会被识别为两个不同的卡或设备,因而被记录为不同的交易。

    在后疫情下边境重新开放后,许多越堤族再次经常搭乘巴士往来新山和新加坡两地工作。

    系统以不同车程扣车费

    不久前,新加坡交通部长徐芳达在国会答复议员询问时就透露,乘客在新加坡上下巴士或地铁时,在阅卡器使用不同的新易通卡或电子钱包,系统将以两趟不同的车程计算来扣除车费。

    他说,如果乘搭交通工具时,全程只有一次记录,每趟地铁行程将被扣2新元3角(约8令吉),巴士则会以乘客上下巴士的车站作为计算依据。

    他也指出,新加坡每10万公共交通趟次中,就有两趟因乘客在进出时,使用不同的新易通卡或设备付费,而需要退款,退款平均金额为2新元7角(约9令吉40仙)。

    徐芳达呼吁乘客,务必确保在同个行程中只使用一张交通卡或同一种电子付费方式,以免被不当扣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