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吴菊君
摄影:张来星
(新山29日讯)柔佛长堤启用100周年,不少来自新加坡游客或外国游客来到新山,通过“新柔长堤百年图片展”走入柔佛长堤的百年历史长河,还从中了解新山华人奋斗史。
1924年6月28日,衔接我国和新加坡的柔佛长堤正式开通,为了迎接柔佛长堤开幕100周年纪念,新山中华公会辖下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主办了为期3个月的“新柔长堤百年图片展”即从6月28日至9月28日,入场免费。
为此,新加坡《联合早报》主办为期一天的“新山百年文史美食之旅”,今日率领新加坡100名读者越长堤到新山,走一趟文化之旅。

《联合早报》执行总编辑韩咏梅今日在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受访时说,今日行程包括到新山富力公主湾观赏廿四节令鼓表演,其他景点还包括新山顺利花园“报馆街”、陈旭年文化街、柔佛古庙、新山华族历史博物馆、地不佬河畔陈厝港和海番村。
她说,这趟行程所到访的景点都具有历史意义,行程最后则会带领团员品尝榴梿,为行程化下完美句点。

其中,团员鲍女士(47岁,幼教)就带着17岁的儿子,一起来越过长堤深入了解新柔历史。
她受访时说,自己住在兀兰非常靠近柔佛长堤关卡,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新加坡首要伊斯兰祈祷团头目马士沙拉末越狱逃到新山,造成柔佛长堤大塞车。
“当时塞足7或8个小时,很多来自马来西亚的同事有一段时期都是步行越堤来新加坡工作,我真的很佩服我的同事!”
她说,这次带孩子前来,也希望新生代能够了解柔佛长堤如何维系两岸人的生活。

老夫妇越堤赴旅
新加坡籍夫妻刘喜坤(73岁)和张妙芳(70岁)皆为退休人士,两人都一起报名越堤赴这场文化之旅。
他们指出,新加坡媒体大力宣传柔佛长堤100周年的事迹,他们在上周聆听讲座后,决定报名前来,希望了解更多马新历史。

另一个新加坡籍退休人士黄炳昌(83岁)说,他常来新山游玩,之前从未走入本地的文物馆或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了解。
他说,他们平时只会到新山大马花园一带走走,并未深入了解本地的华人历史。

吸引中国家庭参观
来自中国四川,已经入籍成为新加坡公民的鞠何欣(33岁,从事金融业),于周六带着四川的家人来到新山,了解海外华人的历史。
鞠何欣受访时说,她从小在新加坡求学,之前也曾来过新山游玩。
她透露向来对文化历史深感兴趣,知道新山一带也有很多华人,所以趁着中国的家人来到新加坡游玩,也顺道带着家人一起来到新山看看。
“我希望可以了解更多海外华人的奋斗史。”


此外,从事导游工作的赵敏(50岁),每个月会带4到5个中国团来到马新一带游玩。
他说,他在新加坡生活30多年,对马新一带的文化相当了解,早已入乡随俗。
“目前我在新加坡开设旅行社,中国游客对海外华裔如何奋斗和落地生根都很感兴趣。”

舒庆祥提供珍贵照片
配合柔佛长堤启用100年,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管委在今年4月的会议上决定通过举办图片展,希望海内外游客可以更了解柔佛长堤的百年历史。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副经理徐达伟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由新山闻人兼该馆副主席舒庆祥提供。
“6月28日为展出首天,但由于底层属免费参观并不须购票,因此未能明确计算访客人数。”
他说,除了报馆的参访团,本周六也迎来国内的大专学府组团到访。
唯他解释,这些学府是早前已预约好的,并不是只为了柔佛长堤的图片展而来。
此外,新山陈旭年文化街委员会主席李玉品说,该委员会每个周六上午都在陈旭年街举办活动,他们会扮演宣传大使的角色,协助招揽更多游客到访附近的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

日本旅客二度到访
在新加坡旅居的日本籍池田辽平(38岁)说,这是他第二次到访新山,希望了解更多新山的文化历史。
他说,他策划了新山一日游, 除了到访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也会参观新山苏丹阿布峇卡清真寺。
他坦言并不知道周五(28日)为柔佛长堤庆祝100周年,周六来到文物馆刚好也可了解柔佛长堤的历史。
他透露,因友人周六乘搭晚上的班机,所以并不会在新山多加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