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日讯)20岁青年随朋友一起报名成为骨髓捐献者,没想到竟成为罕见的完美配对,踌躇是否捐献之际想起亡父助人为乐的精神,毅然决定继承其遗志,捐髓救人。
严朝毅毕业于共和理工学院的人力资源和心理学专业,下个月即将服役当兵。年仅20岁的他是新加坡骨髓捐赠计划(简称BMDP)下最年轻的捐赠者之一。
他受访时告诉《新明日报》,约两年前上学时,正碰上BMDP来学校举行路演,鼓励更多人报名捐献骨髓。他坦言,起初因为不清楚骨髓捐赠的过程和捐髓后的影响,内心犹豫不决,后来看到朋友们纷纷报名,他也就跟着报名。
没想到一年后,他突然接到电话,通知有一个和他完美配对的病患,等着他的骨髓救命。“我当下很震惊,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捐赠,更惊讶于非常罕见的完美配对。”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后,妈妈震惊之余,不免担心捐髓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他决定是否要捐献的几天里,他想起八年前去世的父亲。“虽然那时我才上小六,但爸爸的朋友和亲人们告诉我,他总是在别人遇到难处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严朝毅认为,如果亡父还健在的话,肯定会希望他捐髓救他人一命。
去年11月,严朝毅在理工学院繁忙的实习期间成功捐赠了骨髓,并拿了两天病假休养。
他说,捐赠骨髓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虽然我只是同意了捐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可能改变他人的一生”。
严朝毅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见到受益于他骨髓的病患。
强烈疲惫 骨头刺痛 克服副作用不放弃
捐赠过程一度出现小插曲,但他坚持到底没放弃。
严朝毅忆述,由于选择用血液中汲取干细胞(PBSC)捐髓,他须提前四天每天都注射粒性白血球刺激药物(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简称GCSF),刺激干细胞大量形成,并以抽血方式捐赠干细胞。
此过程中他经历了一些副作用,包括强烈的疲惫和骨头里的刺痛感,这些不适在实习工作了一整天后更是明显。“但我知道这些副作用都是暂时的,我能克服它们。”
到了捐赠当天,护士发现严朝毅的手臂静脉不适合抽髓,所以不得不通过他锁骨附近的静脉插入针管。
他坦言,那一刻深深怀疑自己的选择,但也很快意识到,他所经历的不适都是值得的,正是这些点滴的时刻,让他能够拯救别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