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导:曾意文、黄子晴
摄影:张来星
(新山20日讯)配合2024第十届“万世人极”国际关公文化节柔佛站,由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主催的“忠义薪火下南洋,关公文化永流传”文化研讨会在新山盛大举行,聚集9个国家及3个地区的关庙代表及关公文化学者等,针对关公全球化发展,激情地投入分享与交流。
活动获得旅游、艺术及文化部以及新山市政局支持,新山圣淘沙广场为合作单位。
昨日研讨会上,大会邀请到中国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祖庙所长傅文元担任开幕嘉宾。
中国福建泉州通淮关岳庙总顾问朱荣华在会上主要分享4点,包括关公文化的海外传播形式(物质、精神、制度、行为)、海外华人是关公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注重发展海外华侨新生代的关公文化认同感及关公文化全球化发展交流建议。
“关公文化起到凝聚海外华人力量、促进交流、推动发展及传承文化的作用。”
他亦建议举办国际性的关公文化节,借此增进外国人对关公文化了解,透过现代科技的互联网及社交媒体传播关公文化的相关信息,促进关公文化在当地的融入与发展,以及加强关公文化研究与教育。
中国福建东山关促会秘书长陈伟孟分享时说,这次的“忠义薪火下南洋”是项壮举,从6月6日至11月3日,耗时147天,跨越9国3区,上万人参与,相信能够列入健力士纪录。
他说,这旨为弘扬关帝文化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志,也是一项义举,透过生活传递把关庙及信众团结一起。
而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关帝祖庙所长傅文元担任开幕嘉宾
出席者尚包括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总会长孙艪华,以及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全国工委会主席吴家本。
柔版:关公9国3区研讨会
9之2
台湾澎湖紫微宫主任委员翁启镜分享时说,他期望透过关公文化和神明的力量,有助于让两岸局势缓和。
“世界局势越来越混乱,两岸局势逐渐僵化,蝴蝶效应使人们的思想能够互相影响,从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关帝爷能使人心充满正能量,就像’忠义薪火下南洋’活动影响其他人。”
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首席顾问吴文兴在会上分享“连结AI新世代、弘扬关公文化新旅程”。
他说,透过人工智慧全方位普及弘扬,提供关公信仰者心得交流的平台,分享文献资源,也透过线上讨论或直播活动进一步推动关公文化。
他指出,透过AI技术让关公文化生动及具象化,并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担任辅助功能、建立AI驱动的关公文化知识库、数位化关公文化体验及商业应用,以及融合关公文化与AI伦理。
柔版:关公9国3区研讨会
9之3
台湾关照山关帝庙堂主吴贵荣分享时说,该庙一直都在进行扶鸾传教的工作,恭请神明下凡为信众指点迷津。
“关公是神、佛及大帝,自创庙以来,我们一直都依照关帝圣旨扶鸾传教祭祀及代天宣化,引领信众对天地万物之灵的敬仰,指点人生正确的方向。”
来自关公义学馆学者兼关帝护法周仓秦兵的彭允好指出,关公是正法,因此就要有人护法,首先需要知法和懂法,所以他用了十几年研究关公文化。
“护法的职责是为了维护关公的良好形象、传播关公文化、传承关帝精神、捍卫关公信仰及指引关帝信众。”
他强调,护法平时为人必须低调、内敛及谦卑,但对于胡乱污灭关公的人绝不手软。
柔版:关公9国3区研讨会
9之4
太原市关公文化促进会代表团团长兼中国山西省艺术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晓霞指出,近年来多次组团到法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在传承关公文化、凝聚海内外华人及促进经济发展扮演重要的角色。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关公文化进行多角度的全方位发展,透过数位交换了解关公的生平事迹,让游客在虚拟的实验中体验到关公的魅力;透过跨界合作,打造具时代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另外,马来西亚吉打天后宫武圣殿主任委员蔡政駴主要分享妈祖与关帝信仰文化及对南洋的影响,可追溯到华人自明朝开始移民南洋沿海一带开始。
他说,多数恭请妈祖护航与关帝香火一同祭祀,也造就该宫庙两神共奉一庙的情景。
柔版:关公9国3区研讨会
9之5
马来西亚义益福利总会秘书长徐孝吉在会上主要分享关公的历史,包括关公成为史上被追封最多的原因及其文化如何传递到我国。
“清朝有许多反清复明的分子,所以‘君怕臣不忠’,因此许多君王会追封关公的忠义精神。”
他指出,洪门组织义兴公司于1790年在槟城成立,接着开设在吉隆坡、新山及新加坡,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1921年洪门组织也随之解散。
尽管如此,他说,我国的洪门和青门都崇拜关公精神,以致关公传统民俗能流传至今。
来自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以扮演关公扮相闻名的武凌云简短分享他学习、演唱及演绎关公40年的经验,并希望未来能亮相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讲好中国及关公的故事。
■9之6
中国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志峰指出,此次关公忠义薪火下南洋实际从6月6日在运城取得圣火后,已历时4个月,下一步将走到东南亚相关国家。
他指出,此次活动意义深远,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运城已成功举办35届关公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对关公忠义文化的深厚认同。
王志峰强调,关公忠义精神的核心在于“忠、义、仁、勇”,其中“义”是大义的体现,代表着集体利益的综合。
他说,义气即是汉语中所讲的仁义道德,涵盖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共同利益。
“商业讲究利益,倡导民众见义勇为,都是在鼓励大家为了共同利益而勇于付出。”
他说,关公忠义文化之所以在1800年间广受认同,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能够有效解决族群、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各种争议。
■9之7
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总会长孙艪华指出,未来关公文化将继续在马来西亚和全球舞台上发光发热。
他强调,通过文化节庆、跨国交流等多种方式,关公的忠义精神将在更多国家中传播。
他说,马来西亚关公历史文化悠久,关公信仰在华人社区中盛行,据统计在马来西亚约有3000处关帝庙会馆、社团供奉关公。
他指出,这些庙宇不仅是以祭拜关公的场所,更是华人文化传承及情感凝聚的纽带,也是华人社会付出合作的重要平台。
他说,尽管关公信仰在国内如此盛行,很多人对关公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2014年组织了团队前往山西等各地,实际考察历史悠久的关帝庙。
他说,马来西亚关公文化节十年以来,通过一系列的跨国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关公文化国际的传播。
■9之8
台湾桃园圣义堂执行长蔡政翰指出,2024年国际关公文化节,不仅展现了关公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凝聚了海内外华人的情感,亦彰显了忠义精神的时代价值。
他说,该文化节让忠义精神薪火相传,不仅仅是一次的宗教仪式,更是一次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与传承。
他说,文化节的举办,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他强调,关公文化是华人社会共同的文化资产,增强了华人的认同与归属感。
他还强调,文化节融入了一些现代科技元素,使得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让更多的新生代对关公精神更加了解。
■9之9
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全国工委会主席吴家本指出,关公不仅是武神,还是商业上的守护神,被华人商会、宗乡会馆等广泛信奉。
他说,关公信仰早在19世纪便随着中国福建、广东移民传入马来西亚。
“当时,大量华人劳工来到东南亚谋生,他们带来了家乡的信仰和习俗 ,关公作位忠、义、仁、勇的象征,逐渐成为华人社会的精神依托。”
他强调,来自海内外学者指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传统华语是在中国以外保留最好的文化传承。
他希望关公文化的精神能够激励人们传播到全世界。
出席嘉宾包括澎湖紫微宫总干事翁育慈、香港弘扬关帝慈善基金会总顾问陈祖光、澳门传承关公文化协会会长张潮杰、中菲关帝慈善基金会会长许谋景、大阪关帝庙理事长林传龙、越南边和七府古庙顾问陈光遂、泰国碧差汶府关帝庙主持妙姐、印尼民礼关帝庙总顾问吴永美、新加坡元龙圣庙主席赵发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