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加末9日讯)昔加末市议会推动旧市区依斯迈路(Jalan Ismail)重建计划,保留30年代“树下商店”古早氛围,重现当年价廉物美的商业区。
昔加末市议会主席莫哈末希尔米昨日发文告指出,当谈到早前的昔加末旧市区,人们往往联想到位于依斯迈路树下的商店街,因此得名“树下商店”,并闻名至新山。
“这些商店位于昔加末地标,即李儒森大厦(Wisma Lai Hee Sang)附近,这座大厦曾是1986年最高的建筑。”
他说,树下商店是位于依斯迈路正中央的板屋,1930年代时,该路的商店不多;但随着该地区人潮渐多,商店数量增加。
“尽管该路的树木于1960年代中期,但那里的商店至今仍被大家称为‘树下商店’。”
莫哈末希尔米透露,当人们谈起树下商店时,总会提到名为“阿福”(Ah Hock)的华裔商人,当时女性们也唤他为“亲爱的大哥”(Abang Sayang) 。阿福的哥哥陈保罗(Paul Tan)也参与了这家商店的经营。
“’阿福’的商店专卖各种缝纫用品,当年这些缝纫工具只能在他的店找到,因此吸引很多年前女性来购买。这些女顾客们会称呼他’亲爱的大哥’,希望能以优惠价格购买到商品。”
“‘树下商店’除了售卖碗碟、缝纫用品(如线、钮扣和针)等,还有黑胶唱片和卡带等物品。此外,商店里还卖一些饮料、食品和草药。”
莫哈末希尔米指出,“树下商店”像是夜市,当年是昔加末热闹地点之一,附近还有数家电影院,例如位于登姑阿末路(Jalan Tengku Ahmad)Capitol戏院和阿吉路( Jalan Aji)的Rex戏院,使得这一带成了商业活动主要聚集点。
路旁种树 地面色彩缤纷
莫哈末希尔米指出,1989年,昔加末快速发展,交通量增多,导致道路变得拥挤,当时不少民众反映“树下商店”位于繁忙道路中央,因此不适合再作为商业地点。
“于是,当年昔加末县议会建造新商店取代‘树下商店’。”
他说,依斯迈路重建计划旨在保留“树下商店”怀旧氛围,同时重现曾是当地居民购买便宜商品的地方,尤其是吸引女性和年轻女孩购买日常用品的聚集点。
他指出,在重新规划和设计方面,市议会加入具代表性和实用元素,尤其是在街道两旁种植绿树及大树结构。
“当年道路中央种植一排大树,尽管树木已被砍伐,被一排商店取代,但当地依旧被称为 ‘树下商店’。”
莫哈末希尔米说,市议会也在该路面上进行色彩缤纷艺术设计和设儿童游乐场所,使街道充满活力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