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摄影:白宁馨
(昔加末10日讯)昔加末市议会以30年代旧市区“树下商店”的怀旧概念,在依斯迈路展开美化工程,如今依斯迈路其中一条车道粉刷上五彩缤纷图案,并设有大树和树木装饰,路段两端路口设有数个洋灰球体,车辆无法通行。
然而,昔加末旧市区商家们认为仅仅是美化道路,难以带动生意和吸引人潮,甚至于该路的十多个泊车位在这项工程下消失,反而会对附近商家的生意造成影响。
金店业者谢立忠(80岁)昨日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泊车位对商业区而言很重要,一旦市议会的计划奏效引来众多人潮,届时将面对泊车位不足问题。
“市议会进行规划时应考虑主要的设施需求。而且休闲区只能引起短暂人潮,因此该路段发展成摊档街,就像早年树下摊档那样会更好。”
从小在旧市区长大的谢立忠指出,从他记事起,“树下商店”就已存在,该路种有一排树,板屋摊档就在两棵树之间,之后树木被砍伐后,摊档增加,约有20多个摊档。
“当时摊档售卖水果、瓷器碗碟、唱片及缝纫用品等,当年的商家们如今已作古,大部分生意已结业,只有缝纫品买卖生意还有后代继承。”
他形容,70年代前昔加末县亚罗拉还是胶园,而且在没有百货公司的年代,该街道很热闹,许多人包括彭亨州格拉东垦殖民也涌来这里购物。
“不是美食街带不起人潮”
面摊业者云大琼(67岁)指出,这项美化工程并非是美食街,无法带动旧市区商业活动,反而会对商家带来不利影响。
“以前该路有摊档和泊车位,现在封锁了一条车道,同时少了十多个泊车位,附近的国家登记局官员车辆也占用一些泊车位。”
“当食客绕了几圈仍找不到泊车位,往往就会放弃。”
他指出,依斯迈路李儒森大厦前身是一排煮食摊档,毗邻是一排巫裔所称的“树下商店”(Kedai Bawah Pokok),现在所有摊档已拆除,年轻一代不知道这历史。
“在此之前是流动摊档,后来才建成板屋摊档,现在已见不到这些摊档了。”
他说,在邻县拥有高速公路前,昔加末是南下北上车辆必经之处,能够采购到价廉物美商品,但如今昔加末缺乏高速公路,导致运输成本增加,间接推高当地商品价格,价廉物美商区计划显得不切实际。
“特色美食才能引客”
民众彭仁发(56岁,冷气维修业者)认为,昔加末旧市区街道必须有售卖特色美食或土产,才能持续吸引外地游客旧地重游。
彭仁发从小在昔加末旧市区长大,现居吉隆坡。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早期的昔加末旧市区与现在差别大,这里是充满儿时回忆,他时常到“树下商店”欣赏观赏鱼。
“那时很多前往新加坡的长途巴士会停留在昔加末旧市区,让乘客购物用餐,当时东西很便宜。在我12岁时,所有摊档被拆除。”
他指出,进行美化工程总比没有好,但要恢复昔日繁华已不可能,因为年轻人已外流,昔加末也没有高速公路。
他认为,单靠美化项目仍然不足,还需要具有特色产品,就如历史悠久的古早咖啡店,才能吸引游客来观光。
“基设完善 自然有人潮 ”
昔加末旧市区居民赖秀兰(60岁)指出,只要昔加末旧市区基设完善,自然会吸引商家来开店做生意,进而吸引人潮来光顾。
她透露,以前依斯迈路中央是一排摊档,现在改为休闲区,是无法重现过去的商业繁华。
“要吸引人潮,仅靠美化不够,过去这里有鞋店、布店,都吸引不少顾客。另一方面,缺少泊车位会让驾车人士却步。”
她认为,美化工程只是表面,应考虑更多能留住人群的设施,让人们不只是短暂逗留。
“如果要设立休闲场所,则需要有亲大自然的元素,有大树遮荫,否则闷热天气下少有人愿意来此休闲。”